|
|
|
汉语很智慧:从“新三”外来词翻译说起 |
2010-06-02 11:41:20 作者:冯舸 来源:上海新东方学校新概念部 点击数: |
| |
|
|
从《新概念英语》三册中外来词的吸收看汉语的智慧
《新概念英语》三册第十课The Loss of the Titanic中出现了一个地名Southampton,即泰坦尼克号的出发地南安普顿。这个单词虽然简单,但其前半部分进行意译,后半部分进行音译的翻译处理方式却值得我们进一步思考。 任何一种重要的现代语言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吸收一些外来词来丰富自己。由于历史和政治的原因,英语中吸收保留了大量的法语词,我们的近邻日本在吸收外来词的时候则是“大刀阔斧”,直接根据读音用片假名写出来了事。而汉语在吸收外来词的时候,则显示出了更多的智慧,不完全依赖音译。这些外来词在经过很多精妙的处理之后,往往能完美地融入汉语的世界,找到一种“宾至如归”的感觉。现在,我们就来一起看一下,汉语吸收英语单词有哪些方式吧。 首先就是刚才提到的所谓一半音译、一半意译的方式。这类方式在翻译英语的地名时尤其有用,像将New Delhi翻译为新德里(印度首都),将New Orleans翻译成新奥尔良(马上想到烤鸡腿堡),将North Carolina翻译成北卡罗来纳(飞人乔丹上大学的地方)都是这种思路的体现。当然这种方式也不局限于地名的翻译,像我们现在已经离不开的因特网(internet),著名的咖啡连锁店星巴克(Starbucks),在翻译的时候也都借鉴了这种方式,并且深入人心。这种方式体现了保留源语言信息的一种努力,汉语对应词因为加入了汉语的元素,不会像全音译词那样显得陌生,因而也就容易被大家所接受。 第二种方式是完全意译。顾名思义,也就是将源语言词汇的各个部分都精确对译到汉语当中,从而组成一个新词,这种方式可以说将第一种方式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地处北欧极地的岛国Iceland就被我们原封不动地翻译成了“冰岛”,这在国家名称的翻译中是个比较罕见的例子,但“冰岛”二字不仅忠实,还很好地概括了这个国家基本的地理特征。此外,我们还将blackboard翻译成黑板,将supermarket翻译成超级市场(当然现在一般都说超市了),将Microsoft翻译成微软。而Bluetooth则被某高人直接翻译成“蓝牙”,一开始引发很多争议,但这一看似怪异的说法正好迎合了其作为高科技给人带来的新鲜感,现在也渐渐被人们接受了。完全意译的好处显而易见,就是能完整保留源语言词汇的意义,让我们能体会到和英语使用者一样的感受。但可惜的是,由于两种语言之间先天的语法和文化差异,并不是所有的词都可以用这种方式翻译引进,在这一招行不通的时候,我们就只能采用另外两个“高招”了。 音译加注是吸收外来词汇的另外一种有效方式,拿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说,英语中beer被翻译成中文变成了“啤酒”。beer这词对汉语来说完全是新鲜事物,没有现成的词汇进行对应,于是只能根据读音先译出一个“啤”字。但这孤零零的一个字显得非常怪异,容易让人感到不知所云,考虑到这些因素,我们就采用了加注的方式。既然beer指的是一种酒,我们干脆就添加一个“酒”字以表明这个词的属性,这样不仅意义明了,而且很符合现代汉语双音节化的趋势,读起来没有丝毫的怪异之感。有趣的是,很多食物名称的翻译都用到了这种音译加注的方法,比如在pizza对大多数中国人还是个陌生概念的时候,我们将其翻译为“披萨饼”,同样地hamburger被翻译为“汉堡包”,wafer被翻译成“威化饼”。当然现在这类西式食品早已为大家所熟知,最后那个表示属性的字也就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在大多数人的语言中消失了。这种音译加注的翻译引进方式很好地体现了语言变动不羁的本性及其和社会时代的一种互动关系。 最后还有一种方式叫做音译加意译,或者说是音译和意译融合。前面所说的一半音译、一般意译的方式中有一条泾渭分明的界限,可以分别看出音译和意译的部分;而在音译和意译融合的情境中,整个词既有音译的感觉,也有意译的成分,可以说是一种非常高超的翻译技巧。比如将humour翻译为“幽默”,将gene翻译成“基因”,将shock翻译成“休克”,将utopia翻译成“乌托邦”,将shampoo翻译成“香波”,将hacker翻译成“黑客”,将vitamin翻译成“维他命”,将club翻译成“俱乐部”等等,这些对应的汉语词都是在模仿原词发音的基础上,以一种非常微妙的方式,暗示了这个词的内涵。这些堪称经典的翻译,久而久之已经完全融入了汉语,甚至于几乎让人感觉不出这些词是外来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一高超的翻译技巧在品牌名称的翻译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往往起到既保留品牌特质,又暗示产品用途的神奇功效。比较成功的例子有:可口可乐(coco-cola)暗示了饮料给人带来的感觉,高露洁(Colgate)暗示了用这种牙膏所带来的效果,而奔驰(Benz)和波音(Boeing)则都暗示了其产品的惊人速度。瑞典知名家具品牌IKEA,来到中国摇身一变成了“宜家”,这一翻译不仅保留了原来的读音,暗示了其家具品牌的性质,还遥指《诗经》中“之子于归,宜室宜家”的典故,可谓一箭三雕,成就了一个不可复制的经典。 以上就是除了音译方式之外,汉语吸收英语外来词的几种基本思路,它们在不同的场合各显神通,相互补充,充分体现了汉语“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特质。学习这些外来词的处理方式,不仅有利于我们扩充我们的词汇量,也有助于我们有朝一日在翻译实践中大显身手,创造经典。(编辑:胡慧)
新东方“新·新概念专题”
|
|
|
|
相关文章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