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强:最高法将引入人工智能助断案

目前正在申请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立项

来源:南方都市报     2016年11月18日        版次:SA12    作者:程姝雯 李冰如

    南都讯 昨日上午,“智慧法院暨网络法治论坛”在乌镇召开。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在会上称,未来最高法院将积极引入人工智能,协助法官断案,目前正在申请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的立项。

    司法辅助工作

    据悉,人工智能将极大便利法官断案。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许前飞介绍,之所以要将人工智能引入司法系统,是因为目前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使用人工智能处理一些司法辅助工作,如庭审记录、分析大量判例、精确查找文书等,有利于法官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用于断案。

    南都记者了解到,将人工智能引入法官判案,此前地方上有一些“初阶”的尝试。2006年,山东淄博市淄川区法院研发了一套“电脑量刑”软件,根据被告人的情节算出刑期,供法官参考。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卫彦明谈道,该院研发了庭审自动巡查系统,自去年6月投入使用以来,已对10万余案件进行了庭审巡查,查出错误近2万处。相同的工作交给司法辅助人员处理,则需要每天投入800余人。

    不能替代法官

    引入人工智能是否意味着用它取代法官、直接做出案件的判决?

    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在会上说:人工智能可以服务法官,但不能替代法官。

    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副所长熊明辉向南都记者解释,人工智能存储、计算能力优秀,擅长处理繁琐的司法辅助工作。但人工智能不存在学习能力,比如参与断案,只能机械照搬法条,无法参照社会复杂的道德、伦理标准。而每一起案件的判决,都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除了引入人工智能,最高法院在信息公开上也做足了功夫。据介绍,于2013年上线的中国裁判文书网,截至目前已经公布各类裁判文书2200万多份,访问量达到34亿人次。而今年9月刚刚开通的中国庭审公开网,观看量也达到了47 .5万人次。未来最高法院将推动法院各工作环节的全面信息化,由此产生的大数据也将被充分挖掘,以服务法官办案。

    据悉,本次论坛是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的分论坛,也是最高法院首次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中承办分论坛。

    链接

    贵阳副市长:邀请黑客演练网络攻防

    贵阳将出台中国首部关于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地方法规

    南都讯“我的头发本来就少,最近又掉了几根,就是因为数字产权问题。”昨日下午,在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经济专场新闻发布会上,贵阳市副市长徐昊一边“自黑”,一边着力推介贵州在大数据方面的实践探索。

    南都记者了解到,在大数据开放和共享中,数据产权、数据流通标准、个人信息安全成为三个亟待破解的瓶颈,也是政府数据开放所面临的难题。

    作为全国首批经国务院批准的大数据试验区,徐昊介绍说,贵阳正酝酿出台中国第一部关于政府数据共享开放的地方法规,同时也在探索搭建个人数据服务中心。

    据介绍,这两件事对现有的政府信息数据管理体系、数据权属问题都将是颠覆性的探索。

    “在此基础上,我们今年内将搭建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平台,把更多的数据进行融合,让企业更多地应用和推广。”徐昊介绍,预计在明年5月26日召开的中国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贵州版的政府数据共享开放平台、贵州版的中小企业数字化云服务平台都将会呈现在大家的面前。

    此外,徐昊还谈道,作为国家大数据安全的“靶场”,本月贵阳将推出首届网络与数据安全实战攻防演练大赛,提供一个攻防的网络空间,邀请黑客到贵阳来“打仗”。

手机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