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国家再提“群体免疫”,体现了民主制度的优越性_国际观察_论坛_天涯社区 主题 区域 其他 > 民主国家再提“群体免疫”,体现了民主制度的优越性 楼主: 时间:2020-04-10 08:24:01 点击:2257 回复:71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本刊记者/霍思伊 4月的第一周,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好。 4月5日晚,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医院里度过了本月的首个周末,在他确诊十天以后。 但就在数个小时后的周一下午,他的情况开始恶化,目前已经转入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由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暂代首相职位。 4月4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流行病模型教授、约翰逊政府的高级顾问格雷厄姆·麦德利建议英国应该重新考虑,是否要采取“群体免疫”政策。 他说:“能帮助我们度过这次紧急卫生事件的唯一可行方式,就是让人们感染,因此变得不再脆弱。 麦德利指出,在4月13日,首相将会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以确定封锁政策是否要继续。 在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3月13日首次提出“群体免疫”概念后,专家和媒体的批评之外,一种颇为流行的悲观主义论调一直认为,如果有效的疫苗迟迟没有诞生,在未来的1~2年内,“群体免疫”即便不是主动选择的策略,也是被动形成的必然结果。 研究者在进行模型推演后得出结论:截至3月19日,英国可能已经有36%~68%的民众感染新冠病毒;意大利到3月6日可能有60%~80%的民众感染新冠病毒。 这意味着,英国和意大利目前可能已经形成了实际意义上的“群体免疫”。 但如果未来欧美等国实现“群体免疫”,对中国等采取严控举措的国家而言,由于绝大多数人未被感染而缺乏免疫力,将会形成“免疫落差”,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人员模拟了英国和意大利在第一例死亡病例之后15天内的累积死亡人数,结果发现3个情景的结果均与两国累计死亡病例数据的增长情况非常吻合。 因此,研究指出,英国和意大利目前可能已经积累了足够水平的群体免疫。 但英国布赖特实验室的传染生物学教授西蒙·格宾斯指出,这绝不意味着英国已经有过半的人数感染上新冠,第三种最极端的情境,是建立在高风险易感人数占比只有0.1%的假设之上。 在曾光看来,这类模型的用处,在于推演出相应的死亡人数和感染比例后,一方面推动政府出台更积极的公卫政策;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结束之后,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是对政策有效性的一个评估。 但他表示,通过模型来推断是否形成“群体免疫”的思路是错误的,更严谨的方式应该是通过扎实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大规模的血清检测来获得真实的数据,即究竟有多大比例的人群实际上已经感染,这个数字离形成“群体免疫”的门槛还有多远。 是否只是“冰山一角”? 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理论流行病学教授苏涅特拉·古普塔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就明确指出,需要立即开始大规模的血清学抗体调查,来验证研究结果,评估疫情阶段。 诺丁汉大学分子病毒学教授乔纳森·鲍尔表示,大规模的血清检测有助于流行病学家了解:人群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这些人中有多少已经产生了免疫力,有多少是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的感染水平和有症状相比有什么差别。 3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也宣布将启动一个名为“团结 II(Solidarity II)”的项目,在全球至少六个国家内施行抗体检测,旨在了解新冠病毒感染人群的真实数据(包括轻度病例)。 抗体检测与疫情中大规模使用的核酸检测不同,后者通过对病毒基因的测序只能捕捉到体内还有“活跃病毒”的感染者,前者可以检测出一个人是否曾经感染过病毒,即便他已经恢复。 但抗体检测在早期不利于对流行病的筛查,因为人在感染病毒后至少10~14天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以实现保护性免疫。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著名生物医药公司United Biomedical已经对一个县的8000名居民进行了大范围的抗体检测。 据德国《明镜》杂志报道,德国国家实验室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3月27日称,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将会进行几十万次抗体检测,并可能给已经产生抗体的人发放”免疫”证书,以便他们可以不再受“封锁”政策的限制,可以出行。 英国约翰逊政府在3月25日宣称已经购买了350万个抗体检测试剂,并将在未来的数天内给正在居家隔离的人使用。 要严格地、更科学、更经济地设计和抽样调查,不是简单地找几个健康人做检查,也不是对所有人做检查。 通过这个抽样,要能够对人群整体的免疫力状况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摸底。 三个月、六个月后复查,则可以反映未来群体的免疫力和疾病流行情况。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美国西东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严忠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对重点地区的抗体检测,可以先从武汉开始,尽量全方位覆盖或进行大样本的选择,获得了相应的真实数据后,还可以和此前的核酸检测结果相互印证,向外界传达中国在数据上的真实性。 ” 实际上,即便通过抗体检测确认了“冰山一角”的事实,在黄严忠看来,要想实现所谓的“群体免疫”仍需要满足一个前提:病毒不会发生变异。 新冠是RNA病毒,突变率高,虽然不能预测它是否会像流感一样变异,但要考虑潜在的变异可能性。 不过,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指出,新冠病毒的突变率明显低于SARS,人体对该病毒产生的免疫应答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消退。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COVID-19(新冠病毒的国际名称)应急小组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据流感研究平台“流感监测”,对与新冠病毒同一种属的冠状病毒而言,已经产生抗体的人不可能在同一个季度或下一个季度内再次感染。 曾光也指出,一旦在体内形成抗体,是短期免疫还是终身免疫,还不好说。 比如,体内的抗体要到多大滴度,才能确保抵抗下一次冠状病毒的感染? 4月3日,在英国伦敦,一名志愿者 (右) 隔着玻璃门与居家的老人对话。 这一讲话的背景则是前一天鲍里斯明确英国的疫情防控进入“延缓”阶段,通过拉平曲线来延缓峰值的到来,防止短期内急遽攀升的医疗需求冲垮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 如果不陷于“群体免疫要求至少有60%的英国人,也就是约4000万人感染”这类文字游戏,而是仔细考察这一策略的本质,可以发现,在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无论在3月之前还是实行“封锁”之后的现在,采取的政策都是“群体免疫”的各类变种。 与英国相比,德国的做法更加“稳扎稳打”,并在疫情暴发之初采取了更积极的检测措施,这得益于德国更发达的医疗体系和针对这类流行病的更充分的预案。 但即使相差了1~2周,各国几乎都在3月中下旬陆续采取了“封锁”措施,英国从“延缓”进入“遏制”,美国各州开始宵禁,德国采取“三步走”,从拦截、保护到减损。 在促成约翰逊政府政策转向的帝国理工学院模型中,模型的主要研究人、该校流行病专家尼尔·弗格森提出,虽然与“延缓”相比,“遏制”是当下英国更需要的措施,但关停学校、饭店、娱乐场所并采取社交隔离等措施,虽然会在短期内减缓病毒的传播,一旦放开,很可能迎来更大的反弹,原因是“没有形成在足够的人群中建立起免疫防线”。 黄严忠指出,这基于同一个认知:“围堵”病毒的黄金窗口期已经错过。 图/路透 爱丁堡大学的流行病学教授马克·伍尔豪斯对此阐述地更加明确。 第一种是疫苗;第二种是足够的人感染后建立起群体免疫;第三种是永远改变我们的行为。 第一个选择,需要等待12~18个月,第二种大概要2年;第三种没有清晰的终点。 陆蒙吉表示,德国和新冠病毒的长期共处思路是“松一下,紧一下,再松一下,再紧”,病毒的传播速度和病例数字的增长也就会呈波浪式,一直处在一个可控的水平上,直到大家都有免疫力,才能终结疫情。 这个过程中,德国也在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传播的关键点在哪里,也许能找到防治新冠病毒更好的切入点。 但他预计,在一年中,至少有2/3的时间要采取严厉的管控,直到疫苗出现。 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Sanjeev Sabhlok在接受《科学》杂志采访时,将这类办法称为“交错的群体免疫”。 他指出,瑞士、以色列、马耳他和很多东南亚国家目前采取的策略都只是它的变种。 在英国,在3月23日颁布“封锁政策”指示,约翰逊政府就强调,每三周会重新评估政策的可行性。 到4月13日,正好是第一轮结束,因此麦德利在重提“群体免疫”之后紧接着说,届时,首相将会作出一个“重大决定”。 迄今为止,英国的“封锁”政策已经进行了两周,法、德、美等更早开始的国家,则已经持续了三周。 各国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至少要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度过2020年的冬天,社会能否承担如此长久的大规模管控? 欧盟国家的领导人在3月26日的一次视频会议上呼吁尽快制定一个“退出战略”。 “这样将来可能出现一个情况,欧美人群在受了大的损失之后,人群免疫能力就上来了,它可以敞开国门,它不怕的。 黄严忠将其形容为“无心插柳”,“不是有心开花,这不是它们主动选择的策略。 ”他还表示,如果欧美国家在未来形成事实上的“群体免疫”,中国届时会处于一个很危险的境地,形成所谓的“免疫落差”。 他建议,首先要尽快研发出疫苗;其次是一直采取“高筑墙”策略,严防境外输入,一点都不能松懈,否则中国此前做的一切就会前功尽弃。 2020-04-10 09:34:37 评论 :那也挺好的,不像乙肝天花。 2020-04-10 09:39:01 评论 :都已经招到志愿者,在做人体实验了 2020-04-10 09:46:44 评论 :如果疫苗不顶用,群体免疫也没用,二者原理都是染毒产生抗体,只不过一个是不致病,一个是致病! 2020-04-10 09:58:16 评论 :疫苗和群体免疫都是产生抗体,只是一个不得病一个得病,成功以后不携带病毒,是这个意思吧。 2020-04-10 11:09:24 以10%的死亡率,成功的代价是相当大的,希望他们成功 2020-04-10 11:16:01 评论 :就怕想乙肝艾滋一样长期携带病毒。 外国人还在树上祈祷的时候,中国政府早就有组织有方法的进行抗疫了。 2020-04-10 10:45:13 评论 :你再仔细看看,我上面不是说了嘛“被证实不会传染他人”,“被证实”是个当务之急细致麻烦的必要前提…………… 2020-04-10 10:48:19 评论 :“无症状感染者”的无症状是不是就是免疫的表现呢? 2020-04-11 08:53:41 评论 :目前非症状感染者都是首次感染新冠,感染前体内并没有抗体,所以并不存在像乙肝病毒那样通过疫苗产生抗体免疫后有健康者带毒现象。 如果免疫健康带毒现象,就会有大量的痊愈患者出现核酸检测复阳情况。 而目前的情况是极少数的复阳,而且最终都阴了,且未发现复阳期间传人。 2020-04-11 08:55:35 评论 :因此,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群体免疫者。 是的,无症状感染者并非免疫者………… 剩余 5 条评论 我要评论 作者: 时间:2020-04-10 09:26:47 英国、美国、印度、巴西、俄国、印尼,都可以实行群体免疫,不要隔离,让民众有充分的自由。 2020-04-11 09:11:54 评论 :西班牙大流感就是历经2年,刷了3波传染,最后在全球形成群体免疫,最后病毒消失了。 2020-04-11 11:35:02 路子不对,等于是多折腾一次, 剩余 2 条评论 我要评论 作者: 时间:2020-04-10 10:53:57 哈哈哈哈,这些政客真心无耻。 而且如果存在像乙肝病毒那样的免疫健康带毒,就会有大量的痊愈患者出现核酸检测复阳情况。 而目前情况是极少数的复阳,而且最终都阴了,且未发现复阳期间传人,说明复阳检测到的只是痊愈者体内病毒尸体。 确实,首先是初次感染,并非初次感染过后转阴,所以谈不上免疫,群体自然不成立……… 我要评论 作者: 时间:2020-04-10 12:28:29 BB半天还是为群体免疫唱赞歌。 张文宏在对话中表示,“武汉的病人为什么这么多,就是因为我们在居家隔离,我认为是失败的……因为在中国,每个房子住的人都比较多,地方比较小,所有的居家隔离到最后都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