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免疫是个啥? - 知乎 首发于 写文章 群体免疫是个啥? 听我瞎扯 75 人 赞同了该文章 大英帝国的群体免疫政策,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声讨。
英国政府“群体免疫”理论是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朗斯在13日接受英国天空电视台采访时说的,当时他表示约60%的英国人将感染新冠病毒,以使社会对未来的疫情具有“群体免疫”。
而目前英国有6600万人口,他预测需感染4000万人,可以达到效果。
那群体免疫到底是个啥? 群体免疫(英语:herd immunity或community immunity)是指人或动物群体中的很大比例获得免疫力,使得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个体因此受到保护而不被传染。
拥有抵抗力的个体的比例越高,易感个体与受感染个体间接触的可能性便越小。
部分疫苗可预防性疾病的群体免疫门槛 (Ro基本传染数是在没有外力介入,同时所有人都没有免疫力的情况下,一个感染到某种传染病的人,会把疾病传染给其他多少个人的平均数。
) 简单来说,是因为病毒这种东西,感染后不会立即表现出强烈症状会潜伏一段时间,在这期间有一部分人会产生抗体,从而完好无损的活下来。
当有大量的人感染病毒时,产生抗体的人也相应的增多(让病毒在大规模人群中感染从而得到自然免疫力是英国的办法)。
病毒是随机,传播当有免疫的人群够多的时候病毒接触到没有免疫力的人的机率就会降低,病毒只要接触有免疫力的人就会被消灭。
病毒万一传播到那些没有免疫力的人身上了那?病毒即使传播到了没有免疫力的人身上也会因为大部分人有免疫力而无法传播更大范围,从而抑制病毒的传播直到病人被治愈或死亡病毒也被消灭。
因为,疾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动物群体中有抵抗力的个体数,而且与动物群体中个体间接触的频率有关。
如果群体中有70%—80%的动物有抵抗力,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爆发流行。
个体免疫是通过对病毒的生物学反应起作用,从而将病毒清除;而群体免疫是通过阻断病毒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起作用,从而让病毒消亡。
群体免疫来抑制病毒上天花的消灭就是一个例子,天花疫苗的接种并没有达到100%,而且也不是100%的天花疫苗接种都有效,但只要人群里有90%的人因为疫苗接种而有了免疫力的时候,天花就会因此而消亡。
但是群体免疫的前提是人类应当研制疫苗,只有在大多数人都接种过疫苗的情况下, “群体免疫”才有效。
例如每20人中有19人需要接种麻疹疫苗,才能保护未接种疫苗的人。
群体免疫_百度百科 百科 进入词条 全站搜索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秒懂百科 特色百科 用户 权威合作 相关视频 收藏 查看 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 (herd immunity,group immunity) ,是指 或 群体对传染的 。
如果群体中有70%—80%的动物有抵抗力,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爆发流行。
[1] 2020年3月13日,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 表示,将需要大约60%的英国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获得“群体免疫力”。
[2-3] 中文名 群体免疫 外文名 herd immunity,group immunity 应用领域 医学 本 质 抵抗力 目录 群体免疫 基本内容 生物群体(由若干个体所组合成的集团)中不同类型个体的出现频率及其组分。
这一个体群可能由几种作物混播、间种或单种所组成,研究个体群中各个个体所占空间及其表现型的组成状况和个体间动态的协调关系,有助于指导作物高产栽培。
群体免疫 相关事件 2020年3月13日,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表示,将需要大约60%的英国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获得“群体免疫力”。
[2-3] 2020年3月14日,229名来自英国各大学的科学家联名发表公开信,认为政府现行防控策略将对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造成额外压力,并致“远超必要数量的生命面临危险境地。
美官员曝白宫仍在推动群体免疫 确诊人数近900万 美官员曝白宫仍在推动群体免疫 确诊人数近900万 发布时间:20-10-29 20:35 新浪财经官方帐号 来源:新京报 确诊人数近900万 美官员曝白宫仍在推动群体免疫 据海外网10月29日消息 白宫三名官员近日爆料称,尽管美国政府公开否认,但白宫方面依旧在推动针对新冠病毒大流行的群体免疫技术(herd immunity),并已开始采取步骤将这一概念转变为政策。
据美媒《每日野兽》(The Daily Beast)29日报道,三名白宫的高级健康官员向该报透露,美国政府正在采取措施将这一技术推广到公众面前,而不论公共健康顾问和医生警告该技术将导致民众染病和死亡。
一位供应商也表示,尽管白宫方面一直在谨慎使用“群体免疫”时间段,但其工作的目标是必须保护易感人群,而其他所有人都准备好暴露于病毒并可能受到感染。
公共福利官员和专家一再提到“群体免疫”的策略可能有害,甚至可能造成灾难。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利普西奇(Marc Lipsitch)26日在社交媒体发文批评,指出群体免疫纯粹是不当行为,不应该是方法或答案,是一种放弃抗疫的行径。
美国公共卫生专家福奇早前也多次批评群体免疫,“如果这样做,很多人都会死”,当时该国已经有超过16万人因疫丧生,福奇质问“我们真的想看到更多的死亡吗”。
该机构敦促各国实践“基本原则”,包括测试、隔离和治疗患者,以及追踪和隔离他们的联系。
” “群体免疫”是指居民中有足够的人对病毒具有抵抗力,从而减慢病毒的传播速度。
而另一种方法是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很大一部分居民必须通过感染病毒产生抗体而获得免疫。
群体免疫是个什么鬼?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 ),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文章 总阅读 评论 群体免疫是个什么鬼? 2017-04-21 18:12 来源: 原标题:群体免疫是个什么鬼? 看完你就知道了…… 来源丨中国疫苗网 什么是群体免疫呢?要解释这个复杂的概念并不容易,下面的小动画,非常简洁清楚的呈现了群体免疫的概念。
简短来回答: 这并不是你打不打免疫不免疫的问题,而是为了保护那些没办法接种没办法获得免疫力的人群,例如新生婴儿,正在化疗的病人等等。
举个栗子,小明今天身上出现了一个传染病,但是小明生活圈中常接触的朋友,包括小华、小美等人都对这个传染病有抗体;小明要遇到另一个同样没有抗体而会被传染的朋友的机会相当小,而要再传染到第三个人的机会又变得更小,要爆发大规模传染的机会更是小到接近于零。
换言之,在一个群体中,只要达到相当比例的成员具有免疫能力,那么要爆发大规模流行就近乎不可能。
绝大多数的传染病,我们都不必要求说整个环境中100%的成员都必须具有抗体,依照传染途径与严重性的不同,有些传染病甚至只需要60%的成员有抗体就能阻断了。
不论是面对传染病威胁而感到恐惧的一般民众,还是必须将有限的防疫资源进行有效分配的政府机关,这个观念都非常的重要。
可以清楚从图中看出,整个群体中拥有免疫力的人越多,疾病就越难以传播。
当免疫率达到九成时,疾病从一开始就没办法传播开来,但是一旦这个比率低于80%,疾病就可以感染相当一部分人群。
所以所谓群体免疫,是指当相当一部分人群对一种疾病免疫时,他们就为其他一些易感染人群提供了保护,使得易感染人群也很难感染这种疾病。
顺便提一句,上面这个动画只是为了解释这一概念,所以并没有以真实的数据为依据,而只是根据一篇群体免疫的研究论文进行了校准以符合现实中的群体免疫现象的效果,但是这个模型很好的模拟了真实疾病的传播,并且可以尝试加入数据进行更加真实的模拟。
好多人没有理解什么是群体免疫 凯迪 发现信息价值 赞赏 小小夸克 提交 匿名赞赏 好多人没有理解什么是群体免疫 小小夸克 2020.04.22 09:32 原创发表在 其实群体免疫不是病毒没有了,而且该病毒不会在人群中大流行!!! 比如 天花和麻疹在人类没有疫苗的时候,因为其长期存在,人类对其本质上已经实现群体免疫。
看看天花的历史,它新到一个地方大量死亡后流行就趋于平缓,也就是人群开始出现群体免疫。
而疫苗的诞生,彻底消灭了天花!当然疫苗本身野兽一种群体免疫,不过它让群体免疫规模达到了一个更大的比例,导致天花病毒基本消失!麻疹同理。
还有疱疹病毒,人群基本群体免疫,当然会有免疫力差的人零星发病。
流感病毒变异快,不过经历当年的流感大爆发后,流感开始处于了一个低流行状态(比如我国注射流感疫苗的人数比例不高,不过流感每年并没有形成大爆发趋势)。
全球有三分之一的人群带结核菌,不发病!!当然感染结核菌的人一旦免疫力下降还是会发病的。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赞赏 赞赏楼主的人 0 0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赞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豆瓣 作者信息 小小夸克 大家都在看 小小夸克的其他帖文 更多好看内容 topic 13681520 分享成功 热帖推荐 不过瘾?!打开 凯迪 看更多精彩内容 。
群体免疫有用吗?已经有效了?我不太懂这个群体免...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 群体免疫有用吗?已经有效了?我不太懂这个群体免... 来自: 2020-03-14 22:00:51 标题: 群体免疫有用吗?已经有效了?我不太懂这个群体免疫的意思? 我没搞懂你们从哪得出这个有效的? 反正我得出无效是从武汉前期不封城不戴口罩大批人得病死亡得出来的。
而且这个死亡率还是在集中全国优秀医疗系统的救治下得出来的,你们又从哪得出来的呢? 还有95%的免疫力让免疫力强的人来染病?你这是做梦吗?这病毒感染的时候还分个人,看人下菜吗?傻逼吧。
这不是数字而且鲜活的生命,人权呢(🐶) 还有那句话不检测代表没有。
当初公知狗子们一直提这个,怎么没见你们说啊,现在变成国外就是合理的?双标狗死🐴 就尼玛剩下死鸭子嘴硬了 来自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最赞回应 (就不喜欢你能怎么着) 2020-03-14 22:05:51 群体免疫的意思是让病毒找不到宿主。
病 群体性免疫就是骗局,老弱病残怎么能保证不被感染,这又不是出去和敌人作战,能有前方和后方。
只求入境控制好,别影响我们就行,还有外国人在国内治疗通通要收费,要不然就死吧。
病 群体性免疫就是骗局,老弱病残怎么能保证不被感染,这又不是出去和敌人作战,能有前方和后方。
) 2020-03-14 22:26:50 你急了吗? 你急了吗? 我不急啊,我说得没问题,但你把我id挂出来我很不爽。
研究:人体内新冠抗体会消退,这让通过自然免疫实现“群体免疫”的希望落空了--上观 用户名: 密 码: 验证码: 看不清 模糊搜索 作者搜索 标题搜索 正文搜索 摘要搜索 电子报 我的位置: > > 文章详情 研究:人体内新冠抗体会消退,这让通过自然免疫实现“群体免疫”的希望落空了 分享至: ( 3 ) (2) 收藏 来源: 上观新闻 作者: 李雪 2020-10-28 16:34 摘要: 该研究对可以通过自然免疫实现群体免疫的观点形成巨大挑战 当地时间27日,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领导的一项最新研究指出,人体内新冠抗体会随着时间推移迅速消退,表明感染后获得的免疫力可能不会持续很长时间。
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称,这一发现让那些推动所谓“群体免疫”的人希望落空了。
不过,路透社报道称,这项研究支持了在德国进行的类似调查,该调查发现,即使在疫情热点地区,绝大多数人并没有抗体,而那些有抗体的人抗体可能会消退。
或宣告“群体免疫”破灭 科学家们称,研究结果表明,英国在达到群体免疫方面“差得很远”,如果没有疫苗,可能永远无法达到群体免疫。
自新冠大流行以来,一些流行病学家主张“群体免疫”,认为这是比实行防疫措施更好的办法。
根据美国梅奥诊所的说法,群体免疫是指群体中有足够多的人对一种疾病具有免疫力,使得这种疾病不太可能传播,从而保护了社区的其他成员。
卫生专家估计,实现群体免疫,大约70%的人口需要接种疫苗或有天然抗体。
美媒指出,该研究对可以通过自然免疫实现群体免疫的观点形成巨大挑战。
CNBC称,这一最新研究表明,那些推动所谓“群体免疫”的人希望落空了。
研究表明,免疫系统对新冠病毒的反应,和对引起流感、普通感冒等疾病的冠状病毒反应类似,这意味着人体每一年(周期通常为6-12个月)都有重新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
克利夫兰大学医院儿科传染病专家克劳迪娅·霍因(Claudia Hoyen)说,这项研究表明,至少就抗体而言,新冠病毒的作用过程与其他冠状病毒类似。
霍因说,这项研究宛如谜题的第一块,“它给了我们提示,即并不是每个人都存在抗体”。
伦敦帝国理工学院传染病系主任温迪·巴克莱(Wendy Barclay)表示,“我们知道抗体本身具有很强的保护作用,通过测试,可以看到抗体在下降,在权衡证据的基础上,我想说,根据我们对其他冠状病毒的了解,看起来免疫力下降的速度和抗体下降的速度是一样的”。
巴克莱同时指出,抗体的迅速减少并不一定会影响正在进行临床试验的候选疫苗的疗效,“一种好的疫苗可能比自然免疫更好,”她说。
不过,也有专家认为,并不能仅凭免疫力消退,就断定人体再次感染新冠病毒的可能性会增加。
专家认为,在获得有关长期免疫以及新冠病毒如何对一种可行疫苗产生反应的确凿证据之前,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工作。
给大家介绍下什么是”群体免疫“为何世界反对_国际观察_论坛_天涯社区 主题 区域 其他 > 给大家介绍下什么是”群体免疫“为何世界反对 楼主: 时间:2020-03-24 19:42:58 点击:1655 回复:22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用国外的说法就是当一种流行病感染至人群的60-70%的时候,那么剩余的人会自动产生抗体,从而自愈。
那么事实真如国外说的这样吗??? 其实也是也不是,为何这么说呢,是有原因的。
这次病怎么来的,没人知道,就像今年爆发的“新冠”一样,没有”零号病人“但是据说”黑死病“从中亚穿过去的,但是按外国人的尿性,只要他们有啥病灾一类的,不扯到亚洲身上,体现不出他们的高大。
“群体免疫”怎么来的呢,我想欧洲国家可能就是根据这个来的。
从1348年到1352年,它把欧洲变成了死亡陷阱,这条毁灭之路断送了欧洲三分之一的人口,总计约2500万人!
法国的马赛有56000人死于鼠疫的传染;在佩皮尼昂,全城仅有的8名医生只有一位从鼠疫的魔掌中幸存下来;阿维尼翁的城中有7000所住宅被疫病弄得人死屋空;在比利时,主教大人成了鼠疫的第一个受害者。
道理很简单,人基本死光了,没有传播途径了,而剩余没死的,身体具有了抵抗力活了下来。
这也是当英国提出“群体免疫”的方法的时候,各个国家医疗学者一致反对的原因,钟南山院士指出,这是一种极其不负责的做法,不可取。
在几百年前因为科技和医疗技术的限制,人们对病毒认识不足,只能自生自灭,有情可原,但是到了二十一世纪居然还有人能踢出这种丧心病狂的口号,是如何的心态,真的不能不让人反思。
难不成英国觉得,经过“群体免疫”后,英国人从此天生可以免疫“新冠”病毒了吗???假如如此,那么没有一次大的病毒袭来,都经历一次“群体免疫”全球还有多少人能幸存呢???恐怕英国上层没考虑吧。
提出“群体免疫”这种说法,不是人类的进不,而是彻彻底底的倒退。
希望西方国家认认真真的面对疫情,不要搞一些投机取巧的事情了,某些事情是投机不了的,那样只能害了人民群众。
啥破事都能东西方差异 我要评论 作者: 时间:2020-03-24 20:06:08 英国提出“群体免疫”概念,是 再学二战时的法国。
西药肯定对疫情是傻掉 2020-03-24 22:31:06 钟老先生在疫情的时候为国家做了什么,我不知道。
怎么看待三联生活周刊文章《「群体免疫」之前世今生》? - 知乎 登录 加入知乎 怎么看待三联生活周刊文章《「群体免疫」之前世今生》? [图片] [图片] 显示全部 关注者 3,450 被浏览 2,928,590 关注问题 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440 115 条评论 分享 981 个回答 默认排序 2020 新知答主 12,605 人 赞同了该回答 职业相关:武汉疫情一线医生,麻醉插管突击队成员。
三联生活周刊的笔者显然在判断流行病防治策略、医疗资源配置上非专业, 有重大纰漏 。
不采取积极手段,仅依赖民众自身的“素质”去实现自我隔离,以及避免医疗挤兑,这是在考验人性。
况且,抛开“全体免疫”概念本身,面对任何一种流行病,不积极做检测、尝试诊断出感染者这一做法本身是荒谬的---这不是“疏”与“堵”的问题,这是医疗体系有没有发挥作用的问题。
文中采取的防治逻辑是:轻症不管,中重症收入院,集中医疗资源(大量呼吸机)挽救重症,根据抢救价值(临床配备三人评估小组)选择生存年限长的病人去重点配置医疗资源。
群体免疫有用吗?已经有效了?我不太懂这个群体免...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 回应: 群体免疫有用吗?已经有效了?我不太懂这个... × 加入小组后即可参加投票 2020-03-14 22:53:16 我们国家,年轻人感冒也是自愈为主的。
但是有基础病的人,自愈?自杀吧 我们国家,年轻人感冒也是自愈为主的。
为什么说群体免疫不可行?-虎嗅网 正确的提示信息 扫码打开虎嗅APP 搜索历史 删除 完成 全部删除 热搜词 账号或密码错误 2020-10-29 14:01 为什么说群体免疫不可行? 本文来自公众号: ,原文作者:Christie Aschwanden,题图来自:视觉中国 2020年5月,新冠肺炎 (COVID-19) 大暴发重创了巴西城市玛瑙斯。
虽然保持社交距离的规定在6月初开始放松,但这座人口200万的城市已经将超额死亡数从每天约120降至近乎为零。
9月,两组研究人员发布了预印本论文,称玛瑙斯夏季末的病例增速减慢,至少一部分原因是社区里的大量人口已经有过新冠病毒 (SARS-CoV-2) 暴露并免疫了。
巴西圣保罗大学免疫学家Ester Sabino和她的同事对玛瑙斯血库里的6000多份血样进行了检测,从中寻找新冠病毒抗体。
“我们发现,被感染的人口比例很高——第一波疫情快结束时达66%。
她团队的结论是 [1] :如此高的感染率意味着当前对病毒仍然易感的人群已经很小,以至于无法触发新一轮疫情——这种现象也被称为群体免疫 (herd immunity) 。
来自玛瑙斯的这些报道,以及对疫情初期遭受重创的意大利部分地区的类似推断,助长了寻求群体免疫的呼声。
这类计划建议让大部分社会回归常态,同时采取一些措施保护重症风险最大的人群。
“向病毒投降”并不算防御计划,加州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免疫学家Kristian Andersen说。
这种做法会夺去很多无辜的生命,也不保证社会就能更快地恢复常态,“我们以前从来没有成功地实现过群体免疫,而且这会给人类带来无法承受且没有必要的大量死亡和痛苦。
” 虽然饱受批评,这种想法还是不断地从许多国家的政客和决策者的脑海中冒出来,包括瑞典、英国和美国。
美国总统特朗普在9月提到群体免疫时态度积极,还误将其称为“从众心理” (herd mentality) 。
10月初,一个自由主义智库和一个少数科学家组成的团队联合发布了一份名为《大巴灵顿宣言》 (Great Barrington Declaration) 的文件,呼吁让新冠肺炎重症风险较低的人回归正常生活,让新冠病毒传播到一定程度后,便可实现群体免疫。
文件还称可以用一些措施来保护高危人群,如老年人,但基本未作详细说明。
宣言的起草者得到了白宫的支持,但《柳叶刀》的另一组科学家也发布了反击备忘录,称群体免疫是“没有科学证据支持的危险谬论” [3] 。
扬言要让新冠病毒不受干预、自然发展的人,基本上都对何谓群体免疫、实现群体免疫的最佳方式存在误解。
一、何谓群体免疫? 当病毒遇到的都是受到保护、不会被感染的人群时,病毒就无法扩散,也就实现了群体免疫。
”哈佛大学陈曾熙公共卫生学院的流行病学家Caroline Buckee说。
一般来说,群体免疫是作为大范围疫苗接种计划的理想结果来讨论的。
当接种诱导的免疫力在人群中达到较高水平时,那些不能接种或对疫苗反应不够的人群,比如免疫系统低下的群体,也能受益。
Buckee说,许多医疗专家讨厌“群体免疫”这个词,而更倾向于叫它“群体保护” (herd protection) 。
因为群体免疫不会真的让所有人都对病毒有免疫力,它只是降低了易感人群与病原体接触的风险而已。
公共卫生专家一般不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把群体免疫当作一种可用的工具。
“这个词现在被用来表示要让多少人感染,才能给这一切划上句号,这令我有点困惑。
”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流行病学家Marcel Salathé说。
二、如何实现群体免疫? 流行病学家可以估算出需要多大比例的人口免疫,才能实现群体免疫。
这一阈值取决于基本再生数R0,即在完全易感、充分混合的人群中,一名感染者平均能感染的人数,香港中文大学传染病流行病学家、数学建模师郭健安 (Kin On Kwok) 说。
计算群体免疫阈值的公式是1–1/R0,即每位感染者能感染的人数越多,就要有更高比例的人口免疫,才能实现群体免疫。
打个比方,麻疹的传染性很强,R0一般在12到18之间,计算得出的群体免疫阈值为总人口的92%到94%。
R0假设所有人都对该病毒易感,但这其实会随疫情发展而发生变化,因为有些人在康复后会获得免疫力。
出于这个原因,这类计算中有时会用到R0的另一个版本——有效再生数 (缩写为Rt或Re) ,它将群体的易感性变化考虑了进来。
虽然代入数字,公式就能给出实现群体免疫的一个理论数字,但在现实中,群体免疫并不是到了那个点就能自动完成的。
”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流行病学家Gypsyamber D’Souza说。
而且,由于R0和对病毒易感的人数等变量可变,所以群体免疫并非一个稳态。
即使在人群中实现了群体免疫,大规模暴发依然会发生,比如在疫苗接种率较低的地区。
“你发现部分地区的接种率开始下降,然后本土疫情暴发,有些规模很大,即使你已经在严格的数学意义上实现了群体免疫。
三、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阈值有多高? 能否实现群体免疫,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口的整体情况。
6月,他和同事在《感染期刊》 (Journal of Infection) 上发表的给编辑的信中阐释了这一点 [4] 。
郭健安及其团队利用3月份的新冠肺炎每日新增病例数,估算了超过30个国家的Rt,随后在这些Rt的基础上计算了每个国家人口要达到的群体免疫阈值。
其中,Rt为6.64的巴林阈值最高——85%,Rt为1.06的科威特最低,只有5.66%。
科威特的阈值很低,反映出它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在当地实行宵禁,禁止多个国家的商业航班等。
来源:Michael Dantas/AFP via Getty 关于群体免疫的计算,比如郭健安的计算结果,它们所基于的假设可能无法反映现实生活,美国西北大学研究传染病的网络科学家Samuel Scarpino说。
这意味着,如果人类行为出现的短暂变化 (比如保持物理距离) 让Rt下降,那么“一旦行为恢复正常,群体免疫的阈值也会改变”。
阈值的下限假设接触者较多的人会先感染上,也正是因为他们接触的人多,他们会把病毒传给更多人。
而当这些“超级传播者”对病毒获得免疫力后,易感人群中的传播链就会大大减少。
”Scarpino说,“但如果你发现所有人都能成为超级传播者,那么能把估算值降到20%或30%的假设根本就不准确。
”结果是,群体免疫阈值将逼近60%~70%,这也是大部分模型计算的结果 (比如参考文献 [6] ) 。
发生在监狱和邮轮上的超级传播者事件似乎清晰地表明,新冠肺炎一开始是大范围传播,然后再在聚在一起、未接种的人群中慢下来,Andersen说。
在加州的圣昆廷州立监狱 (San Quentin State Prison) ,超过60%的人在疫情被遏制住前基本都感染上了,所以并不是什么30%的人感染后,疫情就会神奇地消失,Andersen说。
虽然科学家可以估算群体免疫的阈值,但他们无法知道实时数字,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流行病学家Caitlin Rivers说。
事实是,只有对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才能对群体免疫得出确定的观察结果,而这最久可能要等到十年以后,她说。
四、群体免疫真的有用吗? 许多研究人员认为寻求群体免疫是个糟糕的想法。
” 就在5月的第一周,玛瑙斯的死亡率一度攀升至前一年的4.5倍 [7] 。
到了8月,病例数增速减慢让人为之激动,但如今的数字似乎又开始回升。
这种回升说明,说玛瑙斯人口已经实现群体免疫的推测“其实根本不对”,Andersen说。
得病的人面对的是严重的健康和经济后果,而且很多康复者都报告了持续的健康影响。
在疫情初期,媒体曾报道瑞典打算让民众维持正常生活,尝试群体免疫的策略,但瑞典卫生与社会事务部长Lena Hallengren表示,那是个“误解”。
群体免疫是“病毒传播发展的一种潜在结果,无论是在瑞典还是其他国家”,她在给《自然》的一份书面声明中如此写道,但它“不是我们策略的一部分”。
而瑞典的病死率,即与确诊病例数的比值,也至少是挪威和丹麦的三倍。
五、群体免疫还面临哪些阻碍? 通过让病原体在社区内传播来完成群体免疫,这个概念基于康复者会自动免疫这一未经证实的假设。
就新冠病毒而言,感染后似乎会获得某些功能性免疫力,但“要理解免疫应答的持续时间和作用,必须对人群进行纵向随访,而现在才刚刚开始”。
此外,目前尚无绝对可靠的方法来测量对病毒的免疫力,Rivers说。
研究人员可以检测人体是否产生了新冠病毒特异性抗体,但他们无法获知这些免疫力能保持多久。
引发普通感冒的季节性冠状病毒所诱导的免疫力会递减,而且貌似只能保持一年,Buckee说,“可以合理地假设,这次的病毒也差不多如此。
” 近几个月出现了有人在初次感染后二次感染的报告,而这种再感染发生的频率以及它们的致病能力是否会减弱都还有待回答,Andersen说。
“如果感染者在一年后再度易感,你将永远无法靠自然传播达到群体免疫。
”Andersen说,“我们必须直面现实:我们从来没有通过让新病毒自然传播实现过群体免疫,可惜的是,新冠病毒也不例外。
当群体中大部分人对于某传染病有免疫力时,不仅自己不会发病,而且群体免疫力会为那些没有免疫力的人提供间接保护,因此当人群中免疫人口比例减少,即群体免疫力下降时,易感人群就会大大增加,传染病发病率就会随之增高;而当人群的群体免疫力增加时,人群中被传染的数量减少,易感人群被传染的可能性也会降低,从而使得传染病的发病率降低。
二 意义 在一个人群中如果大部分的人都对某传染病有免疫力,传染链(chains of infection,即由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点构成的流行过程)很有可能会被切断,意味着高群体免疫力能够停止或减慢该疾病的传播。
若在全世界范围内达到这种消除效果,感染该疾病的人数会逐渐下降至零,从而达到根除(eradication),例如1977年天花的根除。
群体免疫力并不适用于所有疾病,而是只针对接触传染病(能够直接在人群内传播的疾病)较为有效。
例如破伤风(tetanus),是破伤风梭菌经由皮肤或黏膜伤口侵入人体,在缺氧环境下生长繁殖,产生毒素而引起肌痉挛的一种特异性感染,它属于传染病,但不属于接触传染病,所以不符合对群体免疫力敏感的疾病的流行特征 标签: 热门标签 最新文章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互联网,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中华医学网! 感谢您对 中华医学网 的支持,请把本站推荐给您的好友,让医学传递你我他(她)! 邮箱::huguohuawx@163.com 微信:13831408652 Copyright 。
英国“群体免疫”是什么意思?_慢跑的乐姐_新浪博客 加载中… 运动博主 个人资料 慢跑的乐姐 相关博文 推荐博文 >>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英国“群体免疫”是什么意思? (2020-03-20 11:24:39) 最近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或听到“群体免疫”的概念,它是什么意思?今天科普一下相关常识。
群体免疫,英文原名:herd immunity 或者 group immunity ,是指人群或牲畜群体对传染的抵抗力,群体免疫水平高,表示群体中对传染具有抵抗力的动物百分比高。
因为,疾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动物群体中有抵抗力的个体数,而且与动物群体中个体间接触的频率有关,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爆发流行。
2020年3月13日,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Patrick Vallance)表示,将需要大约60%的英国人口感染新冠病毒以获得“群体免疫力”。
我国的钟南山院士等专家并不认同这一观点,因为目前尚无证据表明,任何一个冠状病毒,人体在一次感染后,永远不会再得。
现在还有人吹“群体免疫”?真是神奇啊_国际观察_论坛_天涯社区 主题 区域 其他 > > 现在还有人吹“群体免疫”?真是神奇啊 楼主: 时间:2020-04-07 09:36:19 点击:4156 回复:124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现在还有人吹“群体免疫”?真是神奇啊。
应对RNA病毒,群体免疫有成功的先例吗?别说新冠病毒了,就连流感病毒都能轻易击垮所谓的“群体免疫”,美国每年的秋冬季节都是明证,著名的第二波西班牙大流感之所以造成数量庞大的死亡病例,就是因为第一波流感感染了太多的人,使人们普遍产生抗体,引发了免疫依赖效应,最终导致惨剧的发生。
麻生对本国政要说起这个,让日本人意识到了什么,对西方愤恨不已,只不过脖子上有美国的狗链子,反抗不了而已。
有机会日本灭掉美国的心都有了 2020-04-08 00:18:11 评论 :黄种人,打击面太大 剩余 9 条评论 我要评论 作者: 时间:2020-04-07 09:45:31 全体免疫是对的。
所以,化大代价后,有可能免疫 2020-04-07 10:50:34 所以,阿普评估过,只要挺过去,就能扛住。
西班牙流感起于1918年春,突然消失于1920年春,历时2年,病毒反复流行了3波。
第二波病毒变异,产生免疫依赖增强ADE作用,第一波的痊愈者第二次感染且死亡率飚升。
2020-04-07 20:31:23 评论 :而且第二波感染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这和米国现在的情况相似。
西流最终造成全球5亿人(当时全球17亿人)感染,2500~4000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死亡率5一8%,这就是群体免疫的代价,而且当时人员流动性远低于今天。
2020-04-07 20:36:42 评论 :即使按那时人员流动较差时的感染率放到今天的地球,那么将有约27亿人感染,1.35 2020-04-07 20:42:16 评论 :即使按那时人员流动较差时的感染率放到今天的地球,那么将有约27亿人感染,1.35~2.16亿人死亡,而且由于ADE作用,第二波死亡的主要是年青人。
2020-04-07 20:50:35 评论 :我没有理解错误。
无论病毒来几波,死剩下的就是群体免疫 2020-04-08 00:14:52 评论 :那不叫群体免疫好不?那叫听天由命!那还要医院干个p啊!得病你就硬抗呗!愿你全家得新冠以证你所谓的群体免疫之功效! 2020-04-08 07:42:38 评论 :医院还是要的。
群体免疫是边扩散边治 2020-04-08 12:29:39 活不过来,就是丧尸首相 剩余 9 条评论 我要评论 作者: 时间:2020-04-07 09:49:56 群体免疫这种猜想,我觉得忽略了病毒也在进化,而且有点残忍。
华夏族的免疫系统,从科学角度上看,是最强大的反病毒系统 2020-04-07 11:09:03 评论 :雾霾防激光,地沟油增加免疫力么。
2020-04-07 11:43:37 评论 :你不懂自然法则,宇宙为什么而存在。
2020-04-07 14:17:28 评论 :地球才60亿年,35亿年前的生物你确定有人类?我真的无聊, 2020-04-07 14:38:04 评论 :你个蠢货!欧洲动辄死亡2000万人的瘟疫,中国可有过?世界历史上5大瘟疫,勉强可以算上雍正年间哈尔滨鼠疫也不过16万人! 2020-04-07 15:00:48 评论 :菌虫兽人,一级一级往上进化,我们中国人的免疫系统是地球最高级,它本身是一级一级这样升级而来,从地球有生命体开始 2020-04-07 18:13:41 评论 :小道士,你是哪一派的 2020-04-07 18:14:38 评论 :滚,远远的滚 2020-04-07 20:34:19 评论 :三清道祖佑中华,野酥珍珠。
2020-04-07 13:03:59 评论 :这叫一招不成又出一招。
反正有的是办法整你,我们太被动了 2020-04-07 14:20:05 评论 :这几天这个观点大量传播,有些还是院士直接说的。
2020-04-07 14:39:58 管他东南西北风,我自一口中气足! 2020-04-07 14:48:32 西方当年靠科学起家,如今“群体免疫”是西方抛弃科学的开始。
2020-04-07 23:01:36 我也看到那个二货拿复工复产来鼓吹全体免疫的。
2020-04-09 09:00:47 评论 :哈哈哈,对,希特勒再世估计会被某些人跪舔成救世主。
真按照自然演绎,群体免疫成功需要一千多年,死多少亿人就不知道了。
疫情可以病死人,经济停摆以为坐吃山空,一样会饿死人的 2020-04-08 11:12:03 评论 :好了好了!别啰嗦那么多废话了,换位思考一下就那么难吗? 2020-04-08 11:30:17 评论 :呵呵,我本来还真没想多废话,因为我知道,那些观点不同的人永远不会听你说什么的。
2020-04-09 12:07:15 评论 :这话同样适合你不适合我,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决定的,满嘴仁义道德一肚子男盗女娼,都是因为儒家的非黑即白的一元思维,两面看问题的,换位思考的思维方式都是二元的。
这个新招用简单而直白的方式来概括就是:放任让数千万人感染,获得群体免疫力,以此来战胜病毒。
这个新招可以说有点惊世骇俗,一时之间,包括一直采访这方面新闻,在这方面多少有点知识积累的记者,也一再向有关官员和专家求证:你们是这意思吗?我们没理解错吧?在得到肯定的答复之后,他们心理还是在嘀咕:不至于吧,难道堂堂的英国政府,就真的已经准备好让80%的人被感染?微稍回过点神的人,则用带点嘲讽的口吻回答说:哪里是80%啊?他们想最好是100%! 不但普通人回不过神来,记者们回不过神来,就是顶尖的专家们也是一脸困惑,甚至是由困惑转化成的愤怒。
我们现在要做的一切,就是为了防止疫情在今年冬天重新到来,爆发更大的高峰。
(4)疫苗研制成功并得到普遍应用,需要几年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对抗病毒只能靠人自身的免疫力。
能否这样做:他们心中的逻辑 这个新招的总体设想大体是:延缓疫情高峰的到来,压平曲线,减少对医疗系统的压力,然后可控地使人们感染这个病毒,以增强群体免疫力。
他们认为,这样就可以争取一段时间,在保障医疗系统能够正常运转,从而能有效救治重症者的前提下,让英国大部分的人,逐渐感染,患上轻症。
群体免疫力:究竟靠谱不靠谱? 所谓群体免疫,就是一个群体中大部分人有了某种病毒的抗体后,就产生了群体免疫效应。
可以说,形成群体免疫力,这就是现在英国政府努力的方向,也是新招的核心。
英国首席科学顾问用这样的方式来表述他们的思路:我们需要这些人充分接触感染它,最后获得群体免疫,以便彻底阻止该病毒未来更长时间的传播。
让60%英国人口感染新冠,获得群体免疫,是英国对抗新冠最好的办法。
那按照英国官方60%的说法,结合他们希望老人和弱势群体避开这一病毒的想法,英国将有几千万健康人需要感染新冠病毒,并在60%的健康人中形成抗体,那时,才是英国抗疫最终胜利的那一天。
那么,究竟要有多少人感染才能形成这种群体免疫力?具体的推演过程就不说了,大体的结果是:一个新冠病毒感染者会传染2-3人,那么如果一个群体中有3个人,必须有两个人要有抗体,才能形成群体免疫。
由此推断,新冠肺炎的群体免疫率是50%-66%,如果我们将英国总人口6600万人作为一个群体,那也就意味着将有3300万-4400万人需要产生抗体,这样才能实现全英国的群体免疫。
如果老年感染者急剧增加,也不排除英国学习意大利的做法,更优先抢救寿命更长的较年轻者。
群体免疫力形成的一个条件是:对病毒的认知已经足够充分,这样才能保证致病性和致死率足够低。
如果冒险接触病毒,有些人可能不是获得免疫力,而是直接感染后致病。
从感染新冠病毒开始,大部分人到了第3天至第5天开始发烧,还有些基本没什么症状,过来7到10天,大部分人基本上就可以恢复,顶多再多休息两天就好了。
但是有一部分人,主要就是那些年纪大的、有基础疾病的人,免疫系统“不给力”。
这样的患者到了第6天至第9天这段时间,开始变成重症,发展成很严重的肺炎。
病毒无孔不入,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传播,你永远也难以抓住所有感染的人,这是自然规律。
我们认为各种措施难以挡住新冠病毒传播,现在人类整个群体对它是没有免疫能力的。
到了4月20日,德国可能会把现在的隔离措施全面放开,那么你可以想象是什么样的情况。
人一流动起来,病毒传播速度又要加快,新增病例数字往上升,升到一定程度,又会把措施收紧,具体怎么个紧法,要看当时的情况和上升的速度。
整体上,德国和新冠病毒的长期共处思路就是,松一下,紧一下,再松一下,再紧,那么病毒的传播速度和病例数字的增长也就会有时快一点有时慢一点,呈波浪式的,但是一直处在一个比较可控的水平上,直到大家都有免疫力了,才能终结疫情。
到了夏天温度比较高的时候,这个病毒的传播率可能会有点下降,但现在还不清楚。
德国目前的想法,就是在确诊人数下来后放松一些,让经济喘一口气,同时我们也在探索,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传播的关键点在哪里,也许就能找到防治新冠病毒更好的切入点,知道在哪里要查控得更紧一点,哪个地方可以放松。
中国新闻周刊:所以德国就是无群体免疫之名,但行群体免疫之实吗? 陆蒙吉:对,是这样的。
现在没有疫苗,等到把疫苗做出来起码要一年,不可能把整个社会关一两年,那么整个经济都垮塌了。
方舟子:“群体免疫”不等于放任自流 凯迪 发现信息价值 赞赏 穿越激流的人 提交 匿名赞赏 方舟子:“群体免疫”不等于放任自流 穿越激流的人 2020.04.07 18:52 转帖发表在 方舟子:“群体免疫”不等于放任自流 不久前我写了一篇文章《遏制新冠病毒只能靠“群体免疫”》,澄清首都医科大学校长饶毅对“群体免疫”的错误理解,科普了“群体免疫”这个概念。
饶毅本人没有公开回应,倒是有一些网红、营销号一起来围攻我,骂我“太冷血”、“没人性”、“言论何其毒也”。
一个自称“科学公园”的伪科学网站更是因此接连贴出谩骂我的大字报。
“群体免疫”是有免疫学知识的人都知道的一种现象,也是传染病可能产生的一种结果。
因为不喜欢一种现象或结果,就去骂科普这种现象或结果的人,以为这样就可以无视这一现象或结果吗? 一种传染病出现以后,只能有三种结果:一、它被完全消灭,从此消失。
三、它没有被消灭,但是由于人群中有足够多的人对它具有免疫力,其传播被遏制住了,我们就说对这种传染病有了“群体免疫”。
现在没人相信新冠病毒有可能被完全消灭,那么它就只剩下两种结果,要么一直流行,要么由于“群体免疫”而遏制其传播。
那些攻击“群体免疫”的人,难道是希望新冠病毒一直流行? 他们当然不至于这么“冷血”。
要达成群体免疫,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让足够多的人接种疫苗,一个是有足够多的人在被病原体感染、痊愈后产生免疫力。
这些“热血”的人只想要疫苗接种,不想接受第二种途径,他们所说的“群体免疫”,其实只是针对这一种。
那么在疫苗上市之前,你不愿意让人们被病毒感染,又能怎么办?整个社会一直停摆下去,直到疫苗上市吗?准备停摆多长时间才放弃?一年、两年还是十年? 这些攻击“群体免疫”的人,把它当成了放任自流的防疫策略,号称用小学算术算一算就可以知道要达成群体免疫需要死多少人,然后就可以骂科普“群体免疫”的人“太冷血”、“没人性”。
例如,有人这么算,世界人口有77亿,要达成对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需要60%的人口也就是46亿人被感染,按我说的病死率0.5% (含无症状感染者)算,也要死2300万人,太吓人了,太冷血了,太无人性了。
假如真要死这么多人才能达成群体免疫遏制新冠病毒的传播,那也只是一个残酷的事实,跟指出这个事实的人是否冷血、有没有人性有什么关系?1918年流感大流行时,如果有人算出全世界要死五千万人之后流感大流行才会结束,也要骂他太冷血、没人性吗? 何况认为群体免疫是遏制新冠病毒传播的必然途径,并不等于就是要放任自流,无所事事。
如果发现了特效药,或者病毒在传播过程中毒性减弱,那么死亡率还能降低。
目前不管采取什么措施,极端也好,淡定也罢,最后都会殊途同归,迟早都要等达成群体免疫才能结束新冠疫情。
区别只在于一个是长痛,一个是短痛;一个对经济、生活影响大,一个对经济、生活影响小。
如果病毒容易变异,感染痊愈者对它的免疫力只能保持很短的时间,那么是没法形成群体免疫的。
例如,人们对导致普通感冒的冠状病毒的免疫力只能保持几个月,所以得了普通感冒,还会再得。
如果新冠病毒也那么容易发生变异,就不可能形成群体免疫,疫苗也不会有效,新冠病毒就会一直在人群中流行。
难道这是攻击群体免疫的人愿意看到的结果?如果那样的话,才叫“太冷血”“没人性”。
美国为何再次提出群体免疫?_腾讯新闻 美国为何再次提出群体免疫? 既然群体免疫是“屠杀”的另一种说法,白宫此时再次提出群体免疫策略,明显是“狗急跳墙”!据悉,白宫最近举行的一次电话会议上引用了一篇名为《大巴灵顿宣言》的请愿书,这份请愿书观点明确,倡导“重点保护”的疫情策略。
所谓的“重点保护”策略,其实就是把年龄大或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的美国人保护起来,然后让那些身体健康的、不容易感染新冠病毒的年轻人去感染新冠病毒,以达到群体免疫的目的! 英国提出群体免疫,首相约翰逊不幸感染新冠病毒后不敢实施群体免疫,美国总统特朗普不幸感染新冠病毒后,美国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们竟然还敢写名为《大巴灵顿宣言》的请愿书提倡群体免疫,反对封锁,要求重开学校,要求继续重启经济,能不能真的实现群体免疫? 和美国疾控中心比起来,和美国的卫生专家们比起来,美国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们完全就是门外汉,他们研究只知道如何刺激经济,不知道如何才能遏制住新冠病毒的扩散,也不知道实施群体免疫的风险有多大,更不知道美国身体健康的年轻人也很容易感染新冠病毒。
写请愿书《大巴灵顿宣言》的美国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们认为,只要让美国10%―20%的人感染新冠病毒,美国就可以获得群体免疫,但是他们不知道的,在美国疾控中心的评估文件中有90%的美国人容易感染新冠病毒,而且已经出现了新冠病毒患者二次感染的情况,实施群体免疫来重启经济,无异于“屠杀”,只会让更多人感染,只会让更多人死亡。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老鳄鱼认为,美国此时再次提出群体免疫: 一,误导群众。
为了给特朗普拉票,美国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们就用群体免疫来误导群众,让群众以为特朗普在公共场合不戴口罩是正确是,让群众认为特朗普抨击拜登倡导的保持社交距离和佩戴口罩是正确的,让群众以为真的能够实现群体免疫,不再遵守任何防疫措施。
要知道,美国是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是从二季度的GDP来看,美国的经济下滑幅度全球第一,只有一个国家的GDP保持正增长,这个信息让白宫和美国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们意识到,如果采取严厉的防疫措施,美国的经济还会继续下滑,那么在不久的将来,美国将会失去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地位。
因此,美国经济研究所的专家们和白宫就想通过实施群体免疫来挽救美国经济。
三,实施“群体免疫”不可能“让美国保持伟大”,只会让更多人死亡。
_国际观察_论坛_天涯社区 主题 区域 其他 > 所谓的佛系抗疫,群体免疫,不过自欺欺人而已。
楼主: 时间:2020-03-15 20:27:39 点击:1816 回复:32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所谓的佛系抗疫,群体免疫要取得成绩,无非是建立在新冠病毒不会变异,等人群都传染了一遍,活下来的人都产生了抗体,就再不怕病毒继续肆虐了,像这般的理想的设想。
相反在坚持隔离抗疫的地区呢,感染的人群少,病毒变异的机会也少,更能从容的对抗疫情到底。
所以所谓的佛系抗疫,群体免疫,不过是国外政府粉饰自己的无能和无作为,自欺欺人而已。
那是死人少可以瞒住,一旦短期非正常大量死亡出行以现在的信息传播能瞒住?比如英国6600万人口,60%感染,其中算3%死亡算算要死118万人。
2020-03-15 22:31:28 评论 :英军那40还是二战期间6年多死的,这群体免疫死118万打算用多久?6个月?3个月? 2020-03-16 08:04:46 评论 :美国已经断了英国的航班了 剩余 3 条评论 我要评论 作者: 时间:2020-03-15 21:09:12 那是英国人惯用的政治把戏而已,还真有傻子信,当初鲍里斯在脱欧的时候就玩过这招,故意甩出一个十分垃圾完全不能接受的方案,让舆论和公众哗然,意思告诉民众和其他党派,我现在受到议会限制,权力有限,如果不给我更大的授权,咱们就只能按照这个方法来,由此倒逼议会给他更多的授权,这次新冠肺炎也一样,如果放任不管,到时候出现的数量众多的重症患者一定会拖垮英国的医疗体系,让英国的公共服务系统趋近崩溃,那样的话全英国人就都去玩真人版《全境封锁》了,再者这意味着各国会持续对英国的封锁,这对英国的经济是极为不利的,鲍里斯这么干,就是为了逼议会给他更多的授权与经费。
2021年6月1日起,所有55~65岁中老年人,离开集体老年公寓,回归社会。
2022年6月1日起,所有65岁以上老人,离开集体老年公寓,回归社会。
此计划可以避免大规模医疗资源挤兑,维持国家正常工农业生产与国内外贸易,让全民获得新冠病毒免疫。
我要评论 作者: 时间:2020-03-15 21:52:47 但是世界上还有一种变异超快,且直接破坏人体免疫系统的HIV艾滋病毒,人类无法研制出疫苗。
而疫苗治疗病毒类疾病的原理是通过灭活或者减活的抗原来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但是这种抗体只能与疫苗中的抗原特异性对应。
有人做过给猴子打减毒的猴免疫缺陷HIV病毒,发现短期内猴子的确免疫了,但是时间久了打进去的病毒又完全活跃了,猴子被病毒感染。
如果新冠病毒真的被人类清除计划组织或者某国生化武器实验室嵌入了艾滋病毒基因片段,那么人类将永远无法研制出新冠疫苗。
我要评论 作者: 时间:2020-03-15 23:01:54 老鲍肯定也知道,但是没招儿啊!抄作业都没法抄。
真正控制美英两国的是犹太人,川普、约翰逊只是能当几年木偶的傀儡罢了,根本没有这种魄力做出牺牲国民生命为代价获得免疫能力的决定。
而英、美、澳、加拿大同时采取这样消极方式对待疫情,没有强有力的协调谁敢干?老百姓的生命在这些犹太佬眼里也就是蝼蚁一样。
瑞典的群体免疫能够实现吗?_tingyuexuanzhu_新浪博客 加载中… 个人资料 tingyuexuanzhu 相关博文 推荐博文 >> 谁看过这篇博文 加载中… 正文 字体大小: 中 瑞典的群体免疫能够实现吗? (2020-04-24 14:33:49) 如何应该新冠肺炎,各国采用的方法也是有所不同,不过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采取了限制疫情蔓延的措施。
英国最先提出”群体免疫“的方法,也就是放任疫情发展,让更多的人感染之后自愈产生抗体,这样可以避免英国出动大量的资源来防疫。
英国的群体免疫是失败了,可是瑞典还在坚持,他们依旧没有采取大隔离,只是小幅度的采取措施。
比如禁止50人以上的聚会,还有建议老人减少接触,基本上对他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
根据瑞典专家特涅尔称,他们在5月份可以实现“群体免疫”,他们在大部分地区已经看到了群体免疫的效果,现在他们正在进行全国范围的免疫测试。
而截至今天,瑞典确诊人数为16004人,死亡人数为1937人 。
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group immunity)是指人群或牲畜群体对传染的抵抗力。
因为,疾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动物群体中有抵抗力的个体数,而且与动物群体中个体间接触的频率有关。
对此, 总干事谭德塞表示,群体免疫原本是用于疫苗接种的一个概念,用群体免疫作为应对新冠疫情的策略既不科学也不道德,并重申疫情防控没有捷径。
Using the principle of so-called “herd immunity” to stem the COVID-19 pandemic is “unethical” and “not an option” countries should pursue to defeat the virus, the UN health agency chief warned on Monday. 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10月12日警告称,用所谓的“群体免疫”原则来阻止新冠肺炎疫情是“不道德的”,也不是国家抗击 的“一个选项”。
"Herd immunity is a concept used for vaccination, in which a population can be protected from a certain virus if a threshold of vaccination is reached”, 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 Director-General of 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told the agency’s regular press briefing in Geneva. 谭德塞在日内瓦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群体免疫是用于疫苗接种的一个概念,意思是如果足够多的人接种了疫苗,就可以使整个群体免受某种病毒感染。
” But, he explained, it is achieved by protecting people from the virus, “not by exposing them to it”. 他解释道,群体免疫是通过保护人们免受病毒感染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让人们接触病毒实现的。
” "Never in the history of public health has herd immunity been used as a strategy for responding to an outbreak”, the WHO chief said, calling it “scientifically and ethically problematic”. 谭德塞称:“公共卫生史上从未用群体免疫作为一种策略来应对疫情暴发。
To obtain herd immunity from measles, for example, about 95 percent of the population must be vaccinated. However, according to WHO estimates, less than 10 percent of the global population has any immunity to the coronavirus, leaving the “vast majority” of the world susceptible. 举例来说,要达到麻疹病的群体免疫,约95%的人口必须接种疫苗。
然而,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不到10%的人口对新冠病毒有免疫力,这意味着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是易感人群。
"Letting the virus circulate unchecked, therefore, means allowing unnecessary infections, suffering and death”, Tedros said. 谭德塞称:“因此,让病毒不受限制地传播,意味着不必要的感染、痛苦和死亡。
致死率、R0和群体免疫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 致死率、R0和群体免疫 2020-03-15 05:23:08 排版更好的一版 2020年3月24日发在大象公会公众号上,可以自行搜索《 概念陷阱:病死率、R0和群体免疫 》 一个搞数据的人,如果不问数据来源、数据质量、数据产生过程(data generating process),拿到数据,就直接跑模型,那TA一定不是一个好的数据科学家。
与此同时,跑模型还要意识到模型的假设是什么,和现实可能差的多远,包含了哪些参数,没有考虑到的参数有哪些等等等等。
总的来说,就是George Box的那句名言——和现实的复杂程度相比,“所有模型都是错的,但是有些模型是有用的。
” Essentially, all models are wrong, but some are useful COVID-19全球大流行,新闻报道、各种公众号和评论都开始频繁提到各种流行病学名词,引用这样那样的数据,这篇文章主要写写估算致死率、R0和群体免疫三个测量数值的难度和误差。
致死率 首先来看致死率(Case fatality rate),我觉得更合适的叫法应该是case fatality ratio。
死亡率(death rate)的分母单位是(person-years)就是一个固定区域内的所有人乘以时间(大部分以年作为时间单位), 因为所有人都是有死亡风险的,分子是在这个风险人群和风险时间段内死亡的人数。
R0 (基本传染数 - 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 再来看R0,首先发音应该是R-naught,是病原体传染性(contagiousness)强弱的一个指标, 估算的是在传染病爆发初期(所有人都没有免疫的时候)一个被感染者平均可以直接传染多少人。
我们为什么关心R0呢?因为当R0大于1的时候, 传染病会变得流行,迅速传播开, 如果不防控,就会指数增长;R0等于1的时候,传染病是地方性的(endemic), 可控的,与人群长期存在;而只有R0小于1的时候,传染病才会因为无法传播开而逐渐消失。
极端的抗疫措施的背后,有哪些看不见的人在为此付出代价?疫情当下,没有一个决策是容易的,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天平的一头是人命,另一头也是人命。
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 群体免疫是和R0联系非常紧密的一个概念。
为什么大规模注射疫苗对于大部分传染病是最有效的方式?因为易感人群比例大幅下降了,而免疫人群又切断了部分到易感者的传播链,有一部分易感者就被保护起来了。
我们用R*来表示有 免疫之后人群中 平均一个被感染者的平均传染人数,这个人数大致是R0乘以(1-H)。
我们由此可以来推断,要彻底告别该传染病流行 (即R* 小于1),需要多少人群具有免疫 。
红色:有传染性的已感染者 黄色:易感者 绿色:有免疫者 群体免疫的计算,完全依赖对于R0的估算。
以上已经提到R0估算的各种问题,因为模型不同,算出的R0差别会很大,例如麻疹的传染性极强,通常R0的估算范围在12-18左右,但17年一篇 回顾 发现,麻疹的R0范围在不同地区差别极大3.7–203.3。
因此估算群体免疫,对于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R0的估值不同,也会差别很大。
在目前COVID-19是全新的病毒、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大部分人都是易感人群。
估算群体免疫还要考虑,痊愈人群的免疫持续时间有多久?对于不同病株( 病毒变异)的有效性如何?目前的经验还无法对这些问题下定论。
在疫苗出来之前,COVID-19流行结束靠群体免疫,实在是闷死病毒无望至今的无奈之举。
这里不得不提,对于大部分传染病,都需要大部分人注射疫苗才能形成群体免疫,因此及时注射疫苗既是保护自己和家人,也是保护其他人。
千万不要依赖群体免疫,抱有侥幸,如果大家都这么想,群体免疫就没了。
媒体称英国官方承认有意让大多数人感染新冠肺炎,以获得群体免疫,是真的吗?结果会如何? - 知乎 登录 加入知乎 媒体称英国官方承认有意让大多数人感染新冠肺炎,以获得群体免疫,是真的吗?结果会如何? 3 月 12 日,英国首相在召集重臣举行了一场长时间的疫情分析“眼镜蛇”会议后,带着首席医疗官和首席科学官亮相。
面对一周确诊连番数倍,连续多天出现死… 显示全部 关注者 24,018 被浏览 36,124,460 关注问题 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3055 479 条评论 分享 9,191 个回答 默认排序 知秋一叶,浅笑如花 8,342 人 赞同了该回答 一次史诗级的神操作。
3)英吉利的鲍里斯首相,不想让民众在疫情期间出门,可他观察德国:一禁止千人以上的聚集,就出现了多处999人的音乐会。
于是他宣布:英国采用“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允许一部分人先感染起来,先染带动后染,最终实现共同感染。
欢迎大家正常出行,虽说有坏消息:政府已经在海德公园准备太平间;但也有好消息:海德公园足够大。
不久,英国人都吓得不敢出门,生怕自己成为先感染起来的那部分人。
赞同 8342 324 条评论 分享 收藏 喜欢 收起 继续浏览内容 知乎 发现更大的世界 打开 浏览器 继续 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18,043 人 赞同了该回答 本文解释了英国抗疫的核心理论 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 中的各种参数和计算,一步步带你把英国政府说的60%的感染比例算出来。
3.16 更新:很多人关注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的问题,请移步到最后。
还有 制作的模拟动画: 为了防止有同学看见公式就关了,先放结论: 在各种基础参数不明的情况下执行群体免疫策略风险极大。
最好的结果是60% 人缓慢被感染,死亡不多经济代价不大还省了疫苗钱;最坏的结果是全民皆病社会秩序崩溃。
很多同学想知道英国算的60%感染之后获得群体免疫是怎么来的,下面来科普下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的概念,想整明白的同学就不要嫌枯燥。
“群体免疫”通常是指,人群中易感个体的感染风险因免疫个体的存在而降低 (有时称为“间接保护”(indirect protection)或“羊群效应”(herd effect),下图展示了当 时,病毒在无免疫群体(A)和有免疫群体(B)中传播的情况: Fine et al., 2011 群体免疫最关键的一个指标是临界接种水平(Critical vaccination level)简称 ,含义是当获得免疫的人群是随机的情况下,群体免疫所需免疫人口比例的阈值。
和 与 关系如下图所示: Fine et al., 2011 考虑最简单的情况,抗体的有效率为100%,即 时。
结合 的定义,如果人群中免疫的个体足够多,导致平均一个感染者传染不到一个人,那这个病不就渐渐消退了么? 是有抗体的人群的比例, 是没抗体的比例,那么如果 是有抗体的情况下平均感染人数,让这个值小于1即可,即: (平均传染不到一个人),解之得 好了,让我们带入算一下,WHO给出的新冠的 是2.2~2.7之间,我们取个中间值2.5,带入上面的公式可以得到: 。
也就是说, 需要至少60%的人获得免疫力之后,这个病就不会继续大爆发了,英国政府的这个数字就是这样算出来的。
当然,别忘了还有个参数 , 越高 的临界值就越小,或者说抗体的有效性越高,所需感染的人数就越少。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简化公式,并没有考虑死亡率, 将死亡率纳入计算时,由于感染的群体有可能没获得免疫就死亡了,最终的 值还要略高一些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推导一下。
当然,我们希望最终的 越低越好,因此怀着对大不列颠美好的祝愿,选择 暂时忽略死亡率的影响 。
2.2~2.7?反正我算出来的不是,各种最新的研究算出来的也不是,比较可信的范围是 3~6,算出来的 是67%~83%。
好吧,最坏的情况83%的人感染才能获得群体免疫,重症率咱不敢算,死亡率咱也不敢算,自己看着办吧。
2、别忘了那个 ! 是1吗?谁告诉你是1?流行病学的证据还是临床证据?有了解的小伙伴们请告知我,我不知道。
还记得么?在新冠爆发初期,我们曾说过 最坏的情况就是新冠变成常年伴随人类的病毒,每年爆发一次 。
这两个月我们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基本防住了,估计过几天本土新增就能清零, 几个月内新冠有可能就此绝迹成为历史 ,以后我们的孩子只能从历史课本和严密封锁的实验室里看到它!然而一切都随着英国的群体免疫策略而改变了,他们打着科学的旗号代表全人类向病毒投降,无论他们最后怎么样, 新冠在疫苗没有问世之前几乎是一定会常伴人类了 。
北半球的夏季就要到来,就算温度真的会影响新冠的传播,它也有足够的时间和人口基数去南半球潜伏,明年继续卷土重来。
但是在当前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研究都不完善的情况下,额外增加参数并不是太好的选择,基础模型已经能够说明很多问题了。
补充2:打疫苗获得群体免疫和用身体硬抗获得群体免疫的效果是一样的,天花就是这样被消灭的。
等我们国家疫苗研发出来后,看看英国的状态就知道至少该给多少人打疫苗了,全民接种也不是不可能。
媒体称英国官方承认有意让大多数人感染新冠肺炎,以获得群体免疫,是真的吗?结果会如何? - 知乎 登录 加入知乎 媒体称英国官方承认有意让大多数人感染新冠肺炎,以获得群体免疫,是真的吗?结果会如何? 3 月 12 日,英国首相在召集重臣举行了一场长时间的疫情分析“眼镜蛇”会议后,带着首席医疗官和首席科学官亮相。
面对一周确诊连番数倍,连续多天出现死… 显示全部 关注者 24,018 被浏览 36,124,460 关注问题 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3055 479 条评论 分享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 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生命科学学院副教授 18,043 人 赞同了该回答 本文解释了英国抗疫的核心理论 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 中的各种参数和计算,一步步带你把英国政府说的60%的感染比例算出来。
3.16 更新:很多人关注死亡人数和死亡率的问题,请移步到最后。
还有 制作的模拟动画: 为了防止有同学看见公式就关了,先放结论: 在各种基础参数不明的情况下执行群体免疫策略风险极大。
最好的结果是60% 人缓慢被感染,死亡不多经济代价不大还省了疫苗钱;最坏的结果是全民皆病社会秩序崩溃。
很多同学想知道英国算的60%感染之后获得群体免疫是怎么来的,下面来科普下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的概念,想整明白的同学就不要嫌枯燥。
“群体免疫”通常是指,人群中易感个体的感染风险因免疫个体的存在而降低 (有时称为“间接保护”(indirect protection)或“羊群效应”(herd effect),下图展示了当 时,病毒在无免疫群体(A)和有免疫群体(B)中传播的情况: Fine et al., 2011 群体免疫最关键的一个指标是临界接种水平(Critical vaccination level)简称 ,含义是当获得免疫的人群是随机的情况下,群体免疫所需免疫人口比例的阈值。
和 与 关系如下图所示: Fine et al., 2011 考虑最简单的情况,抗体的有效率为100%,即 时。
结合 的定义,如果人群中免疫的个体足够多,导致平均一个感染者传染不到一个人,那这个病不就渐渐消退了么? 是有抗体的人群的比例, 是没抗体的比例,那么如果 是有抗体的情况下平均感染人数,让这个值小于1即可,即: (平均传染不到一个人),解之得 好了,让我们带入算一下,WHO给出的新冠的 是2.2~2.7之间,我们取个中间值2.5,带入上面的公式可以得到: 。
也就是说, 需要至少60%的人获得免疫力之后,这个病就不会继续大爆发了,英国政府的这个数字就是这样算出来的。
当然,别忘了还有个参数 , 越高 的临界值就越小,或者说抗体的有效性越高,所需感染的人数就越少。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个简化公式,并没有考虑死亡率, 将死亡率纳入计算时,由于感染的群体有可能没获得免疫就死亡了,最终的 值还要略高一些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推导一下。
当然,我们希望最终的 越低越好,因此怀着对大不列颠美好的祝愿,选择 暂时忽略死亡率的影响 。
2.2~2.7?反正我算出来的不是,各种最新的研究算出来的也不是,比较可信的范围是 3~6,算出来的 是67%~83%。
好吧,最坏的情况83%的人感染才能获得群体免疫,重症率咱不敢算,死亡率咱也不敢算,自己看着办吧。
2、别忘了那个 ! 是1吗?谁告诉你是1?流行病学的证据还是临床证据?有了解的小伙伴们请告知我,我不知道。
还记得么?在新冠爆发初期,我们曾说过 最坏的情况就是新冠变成常年伴随人类的病毒,每年爆发一次 。
这两个月我们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基本防住了,估计过几天本土新增就能清零, 几个月内新冠有可能就此绝迹成为历史 ,以后我们的孩子只能从历史课本和严密封锁的实验室里看到它!然而一切都随着英国的群体免疫策略而改变了,他们打着科学的旗号代表全人类向病毒投降,无论他们最后怎么样, 新冠在疫苗没有问世之前几乎是一定会常伴人类了 。
北半球的夏季就要到来,就算温度真的会影响新冠的传播,它也有足够的时间和人口基数去南半球潜伏,明年继续卷土重来。
但是在当前临床资料和流行病学研究都不完善的情况下,额外增加参数并不是太好的选择,基础模型已经能够说明很多问题了。
补充2:打疫苗获得群体免疫和用身体硬抗获得群体免疫的效果是一样的,天花就是这样被消灭的。
等我们国家疫苗研发出来后,看看英国的状态就知道至少该给多少人打疫苗了,全民接种也不是不可能。
如何看待钟南山说防治新冠病毒靠群体免疫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要靠研制疫苗来解决问题? - 知乎 登录 加入知乎 如何看待钟南山说防治新冠病毒靠群体免疫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要靠研制疫苗来解决问题? 新冠病毒基因突变,已非常适应在人体内生存,因此传播力度大,死亡率也比流感高20倍以上,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考虑迅速的发展疫苗,而不是靠群体免疫的方法,那样… 显示全部 关注者 69 被浏览 37,436 关注问题 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2 添加评论 分享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 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医学话题下的优秀答主 188 人 赞同了该回答 专门开答案来和我对线,说我概念不清,那我就来好好说一下。
群体免疫的概念我还是比你了解得多一些,之前的答案我就解释过: 群体免疫第一次被使用是在1923年,当时人们发现大量儿童对麻疹免疫后,新感染的数量暂时减少了。
从那以后,我们开始了用疫苗来获得群体免疫,以阻断传染病的传播——对,群体免疫其实主要是针对疫苗起效的机制。
我现在发现了对英国那个政策洗地的新方式了 强行用「群体免疫」这个概念把「用疫苗建立群体免疫力以达到群体免疫」和英国的「让英国人感染60%以获得群体免疫力」捆绑起来。
这次疫情之中,群体免疫的争端起源: 不是英国实际达到了群体免疫的效果,而是英国试图采取让英国感染60%的人来建立群体免疫这个政策。
在不知情的情况达到了群体免疫的效果,这无可厚非;但是不管你用什么样的方式让自己的民众去感染病毒(无论是缓慢感染、可控的感染、还是放任),这都是有主观意愿的行为,这种主观意愿就是值得被批判的。
英国起了这个头,试图用一个科学的概念包装一个完全不科学的政策, 此时在大众传播里面这个完全不科学的政策已经暂时取代了之前的概念,然后你告诉我反对无效,因为概念是科学的?? 你身边的李白是个无赖,于是大家反对李白。
这时候你跑出来说,李白是著名的诗人不能反对?????难道大家不知道反对的是你身边的那个李白,而不是历史上那个么??? 同理,难道我们不知道我们反对的是英国的那个政策,而不是教科书上那个概念吗? 非要装一下知识渊博???? 我之前已经写了很多关于群体免疫的解答了: 最近特朗普都表示群体免疫看不下去: 对于疫苗,看看我们疫苗首席科学家咋说 这个答案里我居然看见了某些医生支持群体免疫,还什么严控版群体免疫,不管怎么严控,建立这种由感染大多数人建立抗体,进而保护群体的做法,必然要死人的, 哪怕1%的死亡率,你真敢保证你和你家人不是那1%? 以及国内从来就没说支持这种模式的群体免疫,不管是不是严控版还是放任版, 钟南山只是说还需要防控,不能放松。
以中国这种管控模式,怎么可能达到「群体免疫」要求的感染人数? 现在国内宣传病毒不会消失、只要不是大暴发就可控、需要继续研发疫苗,只是告诉大家这种戴口罩的生活短期内不会放松,我也到处这样说,这样说就代表支持那种靠感染人数建立的群体免疫了?什么逻辑,还问醒没醒,到底是谁没醒? 之前我说了群体免疫的抗体有可能失效,现在已经有了科研证据: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张政教授团队和清华大学张林琦教授团队分析了8名患者的 清,找到206种抗体,并不是所有抗体都能明显降低降低RBD与ACE2的结合能力,P2C-1F11和P2B-2F6最为突出分别降低99.2%和98.5%(图5)。
群体免疫到底有没有用? - 知乎 登录 加入知乎 群体免疫到底有没有用? 关注者 36 被浏览 27,629 关注问题 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 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小King响当当 23 人 赞同了该回答 越来越觉得「群体免疫」其实挺靠谱,当然我这样公然表态是会被打的。
我说过政治这样东西是为了这届选民和其自身利益服务的,你搞「群体免疫」,撒手不管,普通人不答应,富豪们更不答应,因为这是眼下死人的事情,政治不正确。
这两天北京突然这么来一波,大家都有点懵了,有种前功尽弃的味道,眼看就要平息了,希望的火苗又一下子被扑灭。
其实从长远角度看,「群体免疫」不一定比人为干预损失就更大,人家英美那些世界顶尖的流行病专家提出这个概念时也不会不经过脑子,一个是短期内死一波人达到平衡,一个是人为干预暂时少死点人,可是长期难预测。
现在越来越多证据指向病毒它可能原本就同时存在于大自然的各个角落,只是武汉最先发现病例。
英国病例稳中有降,伦敦或已群体免疫,新冠可能结束地比想象中更快 - 知乎 首发于 写文章 英国病例稳中有降,伦敦或已群体免疫,新冠可能结束地比想象中更快 公众号:英伦投资客 92 人 赞同了该文章 8月19日英国时事和疫情日更重点有: 英国病例稳中有降,三天内两次重回三位数 疫情数据 方面,英国今日报告新增新冠阳性 812 例,新增新冠死亡 16 例,累计新冠阳性 321,098 例,累计新冠死亡41,397例,新增检测 163,010 。
过去三天,英国单日新增病例两次来到重回三位数,不再像上周一样连续多日破千。
不过由于英国数据经常出现上下浮动,我们还是要继续观察疫情发展,持续保持警惕。
伦敦纽约已群体免疫?新冠可能结束地比想象中更快 截至8月20日,新冠大流行已经持续了近8个月,全球感染人数超2千万。
一开始,有专家认为,疫情覆盖率达到60%或70%以上可以实现群体免疫。
然而,多项最新研究指出,只要有10%-43%的人感染过新冠,就能通过实现群体免疫以阻止病毒继续传播,与此前60%相比大大降低。
根据最新研究,新冠无症感染或轻微症状后康复的人,虽然几个月之后抗体或会消失,但 T细胞能产生更长期的新冠病毒免疫功能 。
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数学家Tom Britton称,如果第一波新冠病毒感染了最易感人群,那么获得免疫将比接种疫苗更有效。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实现群体免疫政策的瑞典在最近欧洲集体面临第二波疫情时,近期疫情控制的其实不错。
另外,《纽约时报》采访的十多名科学家也表示,这个阈值可能在 50%左右 甚至可能更低。
耶鲁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的Saad Omer博士表示:“群体免疫力可能因群体、亚群而异。
研究人员还发现,病毒会在人口密集的城市迅速传播,但在郊区和农村地区传播的速度较慢。
利物浦热带医学院的专家则指出,可能只需要10%的人感染,就能实现群体免疫了。
帝国理工学院此前研究表明,截止7月13日,在伦敦已经有13%的人具有新冠抗体,整个英格兰则有6%。
牛津大学的流行病学家Gupta指出,伦敦和纽约两地可能已经具有群体免疫力。
希斯罗机场推广检测代替14天隔离后续:英国政府最新表态愿意合作,但要到下周一做决定 根据英国政府目前的规定,从疫情高风险国家前往英国的旅客必须在抵达后14天里自我隔离。
饶毅:英国首相的“群体免疫”谎言 - 知乎 首发于 写文章 饶毅:英国首相的“群体免疫”谎言 2020 新知答主 278 人 赞同了该文章 pixabay.com 编者按 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称不采取欧洲很多国家实施的遏制疫情的措施,而其部属声称可以让英国6600万人口中60%感染冠状病毒产生所谓 “群体免疫” 现象。
对此,《柳叶刀》主编Richard Horton认为,如果是为了产生 “群体免疫” 而推迟实施紧急措施以使病毒可以传染给更多的人” 是 “一个严重的错误”。
现在还有些人把原来没有策略、措施不够的国家说成那是现在策略的一部分。
英国首相居然带科学家出场,号称英国的方法是让大家感染,以建立群体免疫力。
免疫都是个体的,哪来的群体免疫?一百人有免疫力,一个人没有,碰到病毒照样感染。
群体免疫现象的意思是:如果少数人不肯打疫苗,但是大多数人接种了疫苗,因为大多数人有免疫力,病毒就难以传播,这样就可能病毒碰不到没有接种疫苗的人,所以呈现 “群体免疫现象”。
在一个新的病毒出现,全体人民没有疫苗,极少数可能有先天免疫力的情况下,不遏制病毒传播,把全体人民暴露在病毒面前,是不可能出现群体免疫现象的。
会出现的是:凡是感染了会死的就死去,感染了不会死的就获得免疫,继续活下去。
试试全英国人民,对所有传染病、所有疾病,能否建立天然的铜墙铁壁。
但是,最高可以到70%的人感染而无症状,2%-5%的儿童死亡、15-30%成人死亡,0.5%终身残疾。
那么,这70%无症状的就是天然屏障?大家感染,该死的死、该残的残,大多数活下来还有免疫力,这是今天需要的“群体免疫”?是否要放弃所有疫苗的努力,以前的疫苗也按特朗普等以前主张的,都没有必要? 事先无法知道谁是天然有抵抗力的人,是让大家以身试法,而且无法知道天然免疫力的人能否形成阻挡效应。
虽然新冠病毒感染有无症状者、有大量轻症患者,但轻症患者和无症感染者都已经证明能够传染给其他人,他们没有形成天然屏障。
形成天然屏障是说他们不仅自己没有症状或轻症,而且不传染给其他人。
依赖第一轮感染后形成“群体免疫效应”,是放弃第一轮感染的一部分人,例如让1%的人去世。
一个国家,让1%的人去世意味着什么?这次是1%因新冠病毒去世,下次为什么保护其他疾病的易感者?如果都不保护,人类文明的底线何在? 保护1%,是保护全体,因为我们每个人分别是会因为不同疾病、包括不同传染病而去世的1%。
左图示意 “群体免疫现象”,右图说明完全没有疫苗接种的群体不可能出现群体免疫。
左图中蓝色代表接种过疫苗的人,他们人数多,间接堵住了病毒不传染到没有接种疫苗的人。
群体免疫到底有没有用? - 知乎 登录 加入知乎 群体免疫到底有没有用? 关注者 36 被浏览 27,629 关注问题 写回答 邀请回答 好问题 添加评论 分享 登录一下,更多精彩内容等你发现 贡献精彩回答,参与评论互动 登录 小King响当当 23 人 赞同了该回答 越来越觉得「群体免疫」其实挺靠谱,当然我这样公然表态是会被打的。
我说过政治这样东西是为了这届选民和其自身利益服务的,你搞「群体免疫」,撒手不管,普通人不答应,富豪们更不答应,因为这是眼下死人的事情,政治不正确。
这两天北京突然这么来一波,大家都有点懵了,有种前功尽弃的味道,眼看就要平息了,希望的火苗又一下子被扑灭。
其实从长远角度看,「群体免疫」不一定比人为干预损失就更大,人家英美那些世界顶尖的流行病专家提出这个概念时也不会不经过脑子,一个是短期内死一波人达到平衡,一个是人为干预暂时少死点人,可是长期难预测。
现在越来越多证据指向病毒它可能原本就同时存在于大自然的各个角落,只是武汉最先发现病例。
科学网-英国提出的“群体免疫”是个啥意思?有用吗?-段云峰的博文 英国提出的“群体免疫”是个啥意思?有用吗? 2020-3-15 19:07 阅读:10519 标签:疫情群体免疫, 英国, 新冠病毒, HIT 在欧洲成为新的疫情战场时,英国政府专家提出了一个新玩法。
按照个这个概念,粗略估计,三分之二的英国人感染并康复后并获得免疫,那么英国人将全部安全。
意思是,让人民自然感染吧,当三分之二感染后没死,那么全体英国人民也就有了“群体免疫”,不再怕感染。
帕特里克在周五表示:“绝大多数人是轻症,因此要建立某种群体免疫力,这样更多的人对这种疾病免疫,我们就能减少传播。
”只要6000多万英国人中的4000万人感染新冠病毒并康复后获得免疫,则英国将获得对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力。
有脑子的人都知道,这样做的代价就是大批的民众死亡,那些老弱病残可能都会先刷下去一波,然后少部分年轻人也可能抗不过去。
那些活下来的人,实际上是因为本身产生了可以抵御病毒的抗体,他们可以不怕病毒。
当一个群体中,大部分人都有抗体时,这些人相当于变成了病毒的“挡箭牌”,病毒不能感染他们,也不能活下来,病毒也就失去了传播力,对于那些没有抗体的人来说,已经有抗体的人就成了他们抵挡病毒的屏障,这就是流行病学说的 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 。
第一种情况是,群体里的人只有蓝人和红人,相当于几个病人混入没有免疫力的普通人中,最终,大部分都会被感染,变成红人。
第二种情况是,群体里三种人都有,没有免疫力的仍然被感染,有免疫力的人,不被感染。
群体免疫实际上是指第三种情况 ,然而,对于新冠病毒,目前的情况应该是第一种,在中国,因为中国人民的努力,在一些地方可能已经变成了第二种。
群体免疫示意图 群体免疫的意思是,当一定数量的人群被感染以后,或接种了疫苗,传染病的传播速度以及传染链就被中断了,速度就下降了。
这种情况一般是人为的 接种疫苗实现的 ,当大家都打了疫苗后,相当于都有了抗体了,这时候再碰到病毒就有了群体免疫。
对于新冠病毒,这是一个新病毒,疫苗都还没有呢,怎么达到群体免疫的状态?有没有可能英国人民已经出现了小黄人呢?我估计还没有,如果有的话,那也是极少数,也很难找出来,他们可能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是不是有抗体,因为即使感染了病毒,也没有什么明显反应。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达到群体免疫,怎么办呢?靠人命把拼? 那就是豁得出去,看谁愿意当早期牺牲的先行者了,不过我估计,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
假设,现在英国真的通过这种方式来获得群体免疫,那么要牺牲多少人呢?这就需要,了解另一个概念,叫 群体免疫的阈值(Herd immunity threshold,HIT) 。
HIT的定义是当群体免疫达到一个阈值的时候,传染病就会从人群中消失了。
最后一例在1978年,还是发生在英国(看起来,似乎英国这次又要拖后腿了) 。
能达到这个目的,是全球各地通过免疫接种,靠打疫苗实现的,并不是靠大批大批的死人实现的。
尽管,现在仍有少数人没有抗体,大家都有了,即使他没有,也不会被传染。
这个HIT的数值就是人群中获得此抗体,产生免疫力、导致疾病停止传播的最低比例。
对于不同的疾病,有不同的HIT值,一般疾病的传播性越强,HIT值也越高。
不同疾病的R0和HIT值 假如英国真的达到群体免疫,要付出多少人命呢? 要想算出HIT值,还需知道另一个数值,也就是基本传染数 R0值(reproductivezero,或reproductivenought)。
R0 指以前没有被感染,且尚未接种疫苗的人群中,单个感染者会传染到的平均人数。
比如,某疾病的R0为10,患有该疾病的人平均会传播给其他10个人。
我们来计算一下HIT值应该是多少,按照目前中国公布的新冠病毒R0,大约是2.6,也就是一个人平均传染给2.6个人,经过计算,它的HIT值是61.5%,也就是说,要想防住这个新冠病毒,我们需要人群中有61.5%的人有免疫力。
这个数值,是在中国政府强大的管控下实现的,并不代表在其他国家也是这样。
不同传染病R0 面对病毒,要减低R0,除了强有力的隔离,限制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没有任何好办法。
在没有疫苗的情况,想要达到61.5的人有免疫力,按照英国和美国政客的说法,80%的人是轻症,能自愈,要达到这个比例,几乎要让全国70%以上的人感染一遍才可以,英国有大概6000多万人口,这样的话,就 需要感染四千多万人口,死亡人数将超过一千万 。
一千万啊,这是一个什么概念?有的国家还没有这个多人口呢,比以色列,新加坡,瑞典这些国家全灭的人数都多。
哈佛医学教授:无论采用什么策略,我们迟早都将达到群体免疫_腾讯新闻 哈佛医学教授:无论采用什么策略,我们迟早都将达到群体免疫 (2020年6月20日,尼泊尔一位年轻人躺在地上示威,呼吁政府尽快对处于风险中的所有人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 随着北半球进入秋冬季,许多国家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反弹的艰难处境,进入10月之后全球新增病例曾连续多日创新高。
如何有效应对大流行病再次袭来,这个话题引起了国际医学和公卫学界的热烈讨论。
10月4日,哈佛、牛津和斯坦福三位顶尖医学和公共卫生专家联合签署《大巴灵顿宣言》(The Great Barrington Declaration),倡议立即改变防疫政策,实施重点保护高危人群的策略,放开对于低危人群的管制,实现群体免疫。
十天之内,这份宣言已获得近万名医学和卫生专家、24000多名医务工作者和40多万公众联署。
近日,《大巴灵顿宣言》起草者之一、哈佛大学医学教授、生物统计学和流行病学专家马丁・库尔多夫(Martin Kulldorff)博士在接受《中国慈善家》杂志专访时表示,各国应该对封锁造成的间接损害引起重视,从长远看群体免疫是必然之举,关键是怎样尽可能降低死亡率。
严厉封锁导致巨大间接损害 中国慈善家:您如何评估COVID-19大流行造成的全球卫生和健康灾难,其影响是否超过1918年的西班牙流感,它将如何塑造未来的世界? 马丁・库尔多夫 :虽然COVID-19大流行的后果是糟糕的,但其本身不如1918年的流感大流行严重。
如果我们继续实行严厉的封锁措施,把事情往后推延,大流行可能将持续到六个月之后,届时我们可能拥有安全有效的疫苗;或者,大流行也可能一直持续下去。
迟早都将达到群体免疫 中国慈善家:目前,科学家们在研究COVID-19的致病和传播机制方面是否有了新的进展?这对于采取更好的防疫政策有什么意义? 马丁・库尔多夫 :现在我们确实知道更多信息,但是关键信息还是来源于2、3月份从武汉收集和报告的早期数据。
众所周知,虽然任何人都可能被感染,但老年人和年轻人之间的死亡风险相差千倍之多。
中国慈善家:关于群体免疫,科学家们目前有不同的看法,主要是担心病毒大规模传播导致可怕的后果。
您如何回应这些忧虑,实施群体免疫的前提是什么? 马丁・库尔多夫 :在流行病学家看来,这是一个非常奇怪的讨论,因为群体免疫是科学证明的现象,就像是引力在物理学里一样,无论我们采用什么策略,我们迟早都将达到群体免疫。
讨论是否使用群体免疫,就像两个飞行员讨论是否使用重力来降落飞机。
群体免疫可以通过疫苗接种产生,也可以通过自然感染,或两者结合产生。
这是通过有针对性的保护策略来实现的,在该策略中,老年人和其他高风险的人们得到了更好的保护,而儿童和年轻人则可以过上正常生活。
重点保护策略保护高危人群 中国慈善家:请您解释一下所谓的“重点保护”(the Focused Protection),它基于怎样的流行病学理论?实施这种策略需要采取什么行动?商业和社会开放会给健康人群带来新的感染风险吗? 马丁・库尔多夫 :重点保护计划的基础是更好地保护高危人群,直到我们接种疫苗或低危人群建立免疫,最终将保护所有人,不管哪个先实现。
重点保护策略并不是什么新奇事物,而是各种大流行准备计划的一部分,而该计划是疫情开始的时候大多数国家不曾想到的。
《柳叶刀》质疑“群体免疫”:美国有抗体的人不到10% 《柳叶刀》质疑“群体免疫”:美国有抗体的人不到10% 发布时间:20-09-26 12:31 潇湘晨报官方百家号 (原标题:《柳叶刀》质疑"群体免疫"论调:美国有新冠抗体的人不到10%) 图为疫情之下的美国街头(图:Getty) 海外网9月26日电 美国疫情失控,在未经科学证实的情况下,白宫多次吹捧所谓“群体免疫”的观点,备受诟病。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柳叶刀》刊登该篇研究报告由斯坦福大学医学博士朱莉·帕尔索内(Julie Parsonnet)撰写,其研究团队分析了7月份在全美46个州做血液透析的超过2.8万名患者的数据,得出结论:只有不到10%的美国成年人存在新冠抗体。
与白人人口相比,黑人和西班牙裔居民检测呈阳性的可能性要高出两到三倍,而人口最稠密地区居民的阳性率是白人的十倍。
帕尔索内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这项研究明确证实,尽管在美国,新冠病毒发病率很高,但存在抗体的人数仍然很低,我们还没有接近实现群体免疫。
美国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福奇日前曾表示,美国在实现对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美国距离任何形式的群体免疫都遥遥无期,还没有达到群体免疫的能力,现阶段该国的感染率约在2%至3%。
本文来源:海外网 责任编辑:赵亚萍_NN9005 【来源:海外网】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
世卫组织专家:人类传染病疫情中应慎用“群体免疫”这一术语 世卫组织专家:人类传染病疫情中应慎用“群体免疫”这一术语 发布时间:20-05-12 16:48 人民日报社 世界卫生组织专家11日警告,“群体免疫”这一术语来自兽医流行病学领域,在应用于新冠肺炎这样的人类传染病时应格外谨慎,避免置个人生命和痛苦于不顾。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在当天的例行记者会上解释说,在畜牧业中用到这一术语并做相关决定只是从“残酷”的经济学角度出发,个体动物的状况并不在考虑范围之内。
将“群体免疫”这一术语应用到人类传染病相关场景时应格外谨慎,因为这可能导致无情的计算,这种计算不会将个人的生命和痛苦置于算式之内。
他说,“群体免疫”这一概念主要被用来计算人口中需要有多少人接种疫苗,才能达到相应的免疫效果。
当某一群体中约60%至70%的成员被感染并康复,疾病暴发的几率就会大大降低,这就是所谓的“群体免疫”效果。
瑞安说,目前基于血清抗体检测得出的流行病学研究初步结果显示,新冠病毒感染者人数占总人口比例并没有那么高,并不是有些人想象的那样:世界上多数人都被感染了,疫情很快会结束,一切可以恢复正常了。
那些抗疫措施不足或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的国家,如果以为以牺牲一些老年人为代价,就会突然神奇地达到“群体免疫”的效果,“这是非常危险的计算”。
负责任的国家会珍视社会里的每一个成员,尽全力保护所有人的健康,同时保障社会、经济等其他领域稳定。
关于群体免疫,多名专家警告 关于群体免疫,多名专家警告 发布时间:20-09-30 11:05 中国青年报社 新华社北京9月29日新媒体专电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9月20日发表题为《怎样才能实现群体免疫以遏制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
现将内容摘编如下: 群体免疫不会很快发生 群体免疫概念是全球疫苗接种努力的核心,也是关于防治新冠肺炎大流行病和恢复经济的下一步骤的讨论核心。
公共卫生当局估计,要达到对新冠病毒实现群体免疫,特定人群中大约60%至70%的人需要对这种病毒出现免疫反应。
一些流行病学家和数学家现在说,在那之前可能就会显现群体效应,可能接近50%,这表明可以更快地实现潜在的保护。
不过,传染病专家坚决警告人们不要试图在不接种疫苗的情况下获得对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因为这将造成惊人的生命损失,而且群体免疫很可能不会很快发生。
美国耶鲁大学全球健康研究所所长萨阿德·奥马尔说:“这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在这个临界点之前,你可能会开始看到(一种效应),但另一个问题是可能还会有小规模的疫情暴发。
” 他说:“这并不是说一旦群体免疫得以实现,我们就不会有新冠肺炎了。
” 人类免疫阈值在数学上取决于病毒的传染性,也就是每名感染者还要感染多少人——也被称为基本再生数。
科学家用这个数字和近百年前两位苏格兰流行病学家提出的一个方程式计算出了群体免疫阈值。
它的基本再生数介于12至18之间,其群体免疫阈值为90%至95%。
对新冠病毒来说,其基本再生数估计在2.5至3之间,意味着群体免疫阈值为60%至70%。
年龄、工作、社交网络乃至个体对感染的生物反应都会影响到一个人在疾病传播网络中的位置。
流行病学家说,如果更有可能传播这种病毒的人早期获得了免疫力(不管是通过感染途径还是通过疫苗),那么就有可能更早地开始出现传播能力的下降。
强烈建议不要放宽限制 一组研究人员估计,新冠病毒的阈值可能低至10%至20%,尽管许多流行病学家说这不大可能。
华盛顿大学健康指标与评估研究所所长克里斯托弗·默里说,他的研究小组估计,群体免疫的阈值在50%到80%之间。
苏格兰爱丁堡大学遗传流行病学和统计遗传学教授保罗·麦基格说,如果对群体免疫的较低估计是正确的,那么各国政府应该考虑出台政策,在放宽对其他人的限制的同时,保护老年人等高危人群免受病毒侵害。
美国波士顿学院传染病-流行病学家纳迪娅·阿布埃莱扎姆说:“如果我们说的是让这种疾病自然发展(并)感染大量人口,那么从根本上说,我们所说的就是公共卫生系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 流行病学家说,即使分组人口确实具有一定的保护性免疫力,病毒也很容易跳入到未接触到病毒的群体,特别是如果放宽限制、人们有可能开始更多地社交和旅行的话。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专门研究传染病的生物统计学家纳塔莉·迪安说,在病例增速放缓的地方,戴口罩和保持社交距离等行为的改变更有可能解释病例减少的原因。
瑞典公共卫生局5月份的一项初步调查显示,在20岁至64岁的人群和在65岁至95岁的人群中,有抗体的比例分别只有6.7%和2.7%。
免疫保护效果尚不清楚 另一个难题是:传染病专家不确定对这种病毒的免疫力能维持多久,也不确定再感染的频率有多高。
过去暴露于其他冠状病毒下可能会提供某种保护,尽管这种保护的效果尚不清楚。
对于麻疹、腮腺炎和小儿麻痹症等疾病,群体免疫确实通过接种疫苗运动实现了。
许多人说,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可能会在年底前批准一种新冠疫苗,但是这很可能会推迟到2021年。
有多少人需要接种疫苗以帮助实现群体免疫也取决于潜在疫苗的有效性。
美国国家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说:“有了优质疫苗和良好的公共卫生措施,我们或许能够摆脱这种病毒的暴发。
故意让数千万人感染,获得群体免疫:英国真的是头铁侠吗?_手机网易网 故意让数千万人感染,获得群体免疫:英国真的是头铁侠吗? 2020-03-14 15:54:38 意大利疫情失控,欧洲随即陷入了水深火热的状态。
除了受灾最严重的意大利和法国,隔绝于欧洲大陆外的英国也在危险边缘。
4、减损 (Mitigate) 为受病毒感染的患者提供最佳的医疗方案; 为核心医疗系统的正常运行提供最佳保障; 在社区层面上,为患者提供支持,以减少疫情对社会、公共服务以及经济的影响。
发布会结束后,《彭博》一针见血地指出英国的防疫策略是 让大部人感染新冠,以使国家获得群体免疫力。
简单来说, 英国的防疫的策略是让病毒在英国缓慢传播,但不彻底终结他,而选择让大部分人得病,最终许多人可能会转为重症,但几乎所有人都会最终康复。
英国政府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群体免疫力,也就是到一个时间点时,群体中大部分人都已经得过病了,也因此获得了免疫力。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可以理解为什么英国的第二阶段叫拖延阶段(Delay)了。
群体免疫是个什么鬼 群体免疫是指人或动物群体中的很大比例 因接种疫苗而获得免疫力 ,使得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个体因此受到保护而不被传染。
群体免疫理论表明,当群体中有大量个体对某一传染病免疫或易感个体很少时,那些在个体之间传播的传染病的感染链便会被中断。
<<点击上方观看视频<< 举个栗子 ,小明今天身上出现了一个传染病,但是小明生活圈中常接触的朋友,包括小华、小美等人都对这个传染病有抗体;小明要遇到另一个同样没有抗体而会被传染的朋友的机会相当小,而要再传染到第三个人的机会又变得更小,要爆发大规模传染的机会更是小到接近于零。
换言之,在一个群体中,只要达到相当比例的成员具有免疫能力,那么要爆发大规模流行就近乎不可能。
通俗解释下,正常的群体免疫通过接种疫苗的方式获得抗体,抵御病毒。
但众所周知, 新冠疫苗离我们还很远 ,因此获得抗体的唯一途径就是在接触该病毒后痊愈,自我形成抗体。
据目前统计来看,新冠病毒目前的R0值估计在 2.06–2.52之间,一个新冠病毒感染者会传染2-3人,那么如果一个群体中有3个人,必须有两个人要有抗体,才能形成群体免疫。
由此推断,新冠肺炎的群体免疫率是50%-66%,如果我们将英国六千多万总人口作为一个群体,那也就 意味着将有3300万-4400万人需要产生抗体,才能实现全英国的群体免疫。
其他传染病的群体免疫门槛 再来看下面这张图,蓝色代表未被感染的健康人,红色为感染者,黄色为被感染后的健康人(有抗体)。
第三张图:绝大多数人形成抗体,群体免疫需要达到的效果也就是右侧出现占绝大多数的黄色小人,这样就实现群体免疫的效果(极少部分未获抗体者不会对群体造成大的影响)。
当然这只是一种理想化结果,尤其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即便在第三张成功群体免疫的图片中,最后仍然会有几个红色小人,那就是说, 他们将是被“自然选择(免疫力弱)”后被淘汰死亡的人? 英国政府的群体感染计划一经曝光,就招致大规模批评,其中就包括在英国颇具威望的《柳叶刀》主编。
Richard Horton今天连发9条推特抨击英国政府的新政,其核心观点是: 英国到今天还不停学校,还不停聚会。
这根本不是英国政府所谓的基于证据的决断, 因为英国政府完全无视了现在发生在意大利的一切。
目前还处在抗击新冠肺炎的关键节点,不可能通过接触病毒来判断多低的病毒剂量才能使人获得自然的免疫力,更重要的是,目前冒险接触,有些人可能不是获得免疫力,而是直接感染后致病。
英国官方昨日也通过首席科学官再次证实了英媒解读的群体免疫这一点 ,首席科学官承认,将会有60%的人口需要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以此获得“群体免疫”: “我们需要这些人充分接触感染它,最后获得群体免疫,以便彻底阻止该病毒未来更长时间的传播。
” “我们认为这个病毒,会像季节性流感一样,每年都有可能爆发,社区将通过免疫,成为最重要的控制它的办法,我们将在高峰期保护老人和弱势群体。
” “我知道大家对这种方法有诸多看法,我们的做法也不可能得到每一个人的满意,但我的职责就是说出科学真理,这就是我的工作。
英 国的 这样的选择可能 有 其自身的 合理性,对生活、经济的冲击没那么大,其坏 处 就是感 染比例肯定比中国要高得多。
要知道,我国当前数据的死亡率为3.9%,意大利更是高达6%, 不停学校,不停聚会 , 靠群体免疫解决疫情真的是在拿大家的生命做轮盘赌注吗? 小编在此不下定论,这个可能需要时间给我们答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民主国家再提“群体免疫”,体现了民主制度的优越性_国际观察_论坛_天涯社区 主题 区域 其他 > 民主国家再提“群体免疫”,体现了民主制度的优越性 楼主: 时间:2020-04-10 08:24:01 点击:2257 回复:71 字体: 边距: 背景: 还原: 本刊记者/霍思伊 4月的第一周,世界并没有变得更好。
4月5日晚,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在医院里度过了本月的首个周末,在他确诊十天以后。
但就在数个小时后的周一下午,他的情况开始恶化,目前已经转入医院的重症监护室,由外交大臣多米尼克·拉布暂代首相职位。
4月4日,伦敦帝国理工学院流行病模型教授、约翰逊政府的高级顾问格雷厄姆·麦德利建议英国应该重新考虑,是否要采取“群体免疫”政策。
他说:“能帮助我们度过这次紧急卫生事件的唯一可行方式,就是让人们感染,因此变得不再脆弱。
麦德利指出,在4月13日,首相将会作出一个“重大决定”,以确定封锁政策是否要继续。
在英国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3月13日首次提出“群体免疫”概念后,专家和媒体的批评之外,一种颇为流行的悲观主义论调一直认为,如果有效的疫苗迟迟没有诞生,在未来的1~2年内,“群体免疫”即便不是主动选择的策略,也是被动形成的必然结果。
研究者在进行模型推演后得出结论:截至3月19日,英国可能已经有36%~68%的民众感染新冠病毒;意大利到3月6日可能有60%~80%的民众感染新冠病毒。
这意味着,英国和意大利目前可能已经形成了实际意义上的“群体免疫”。
但如果未来欧美等国实现“群体免疫”,对中国等采取严控举措的国家而言,由于绝大多数人未被感染而缺乏免疫力,将会形成“免疫落差”,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研究人员模拟了英国和意大利在第一例死亡病例之后15天内的累积死亡人数,结果发现3个情景的结果均与两国累计死亡病例数据的增长情况非常吻合。
因此,研究指出,英国和意大利目前可能已经积累了足够水平的群体免疫。
但英国布赖特实验室的传染生物学教授西蒙·格宾斯指出,这绝不意味着英国已经有过半的人数感染上新冠,第三种最极端的情境,是建立在高风险易感人数占比只有0.1%的假设之上。
在曾光看来,这类模型的用处,在于推演出相应的死亡人数和感染比例后,一方面推动政府出台更积极的公卫政策;另一方面,在疫情防控结束之后,与实际数据进行对比,是对政策有效性的一个评估。
但他表示,通过模型来推断是否形成“群体免疫”的思路是错误的,更严谨的方式应该是通过扎实的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大规模的血清检测来获得真实的数据,即究竟有多大比例的人群实际上已经感染,这个数字离形成“群体免疫”的门槛还有多远。
是否只是“冰山一角”? 英国牛津大学动物学系理论流行病学教授苏涅特拉·古普塔在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就明确指出,需要立即开始大规模的血清学抗体调查,来验证研究结果,评估疫情阶段。
诺丁汉大学分子病毒学教授乔纳森·鲍尔表示,大规模的血清检测有助于流行病学家了解:人群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这些人中有多少已经产生了免疫力,有多少是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的感染水平和有症状相比有什么差别。
3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也宣布将启动一个名为“团结 II(Solidarity II)”的项目,在全球至少六个国家内施行抗体检测,旨在了解新冠病毒感染人群的真实数据(包括轻度病例)。
抗体检测与疫情中大规模使用的核酸检测不同,后者通过对病毒基因的测序只能捕捉到体内还有“活跃病毒”的感染者,前者可以检测出一个人是否曾经感染过病毒,即便他已经恢复。
但抗体检测在早期不利于对流行病的筛查,因为人在感染病毒后至少10~14天才能产生足够的抗体,以实现保护性免疫。
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著名生物医药公司United Biomedical已经对一个县的8000名居民进行了大范围的抗体检测。
据德国《明镜》杂志报道,德国国家实验室亥姆霍兹感染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3月27日称,在接下来的几周内,将会进行几十万次抗体检测,并可能给已经产生抗体的人发放”免疫”证书,以便他们可以不再受“封锁”政策的限制,可以出行。
英国约翰逊政府在3月25日宣称已经购买了350万个抗体检测试剂,并将在未来的数天内给正在居家隔离的人使用。
要严格地、更科学、更经济地设计和抽样调查,不是简单地找几个健康人做检查,也不是对所有人做检查。
通过这个抽样,要能够对人群整体的免疫力状况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摸底。
三个月、六个月后复查,则可以反映未来群体的免疫力和疾病流行情况。
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全球卫生高级研究员、美国西东大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严忠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对重点地区的抗体检测,可以先从武汉开始,尽量全方位覆盖或进行大样本的选择,获得了相应的真实数据后,还可以和此前的核酸检测结果相互印证,向外界传达中国在数据上的真实性。
” 实际上,即便通过抗体检测确认了“冰山一角”的事实,在黄严忠看来,要想实现所谓的“群体免疫”仍需要满足一个前提:病毒不会发生变异。
新冠是RNA病毒,突变率高,虽然不能预测它是否会像流感一样变异,但要考虑潜在的变异可能性。
不过,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指出,新冠病毒的突变率明显低于SARS,人体对该病毒产生的免疫应答不会在短时间内迅速消退。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COVID-19(新冠病毒的国际名称)应急小组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也指出,据流感研究平台“流感监测”,对与新冠病毒同一种属的冠状病毒而言,已经产生抗体的人不可能在同一个季度或下一个季度内再次感染。
曾光也指出,一旦在体内形成抗体,是短期免疫还是终身免疫,还不好说。
比如,体内的抗体要到多大滴度,才能确保抵抗下一次冠状病毒的感染? 4月3日,在英国伦敦,一名志愿者 (右) 隔着玻璃门与居家的老人对话。
这一讲话的背景则是前一天鲍里斯明确英国的疫情防控进入“延缓”阶段,通过拉平曲线来延缓峰值的到来,防止短期内急遽攀升的医疗需求冲垮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
如果不陷于“群体免疫要求至少有60%的英国人,也就是约4000万人感染”这类文字游戏,而是仔细考察这一策略的本质,可以发现,在欧洲其他国家和美国,无论在3月之前还是实行“封锁”之后的现在,采取的政策都是“群体免疫”的各类变种。
与英国相比,德国的做法更加“稳扎稳打”,并在疫情暴发之初采取了更积极的检测措施,这得益于德国更发达的医疗体系和针对这类流行病的更充分的预案。
但即使相差了1~2周,各国几乎都在3月中下旬陆续采取了“封锁”措施,英国从“延缓”进入“遏制”,美国各州开始宵禁,德国采取“三步走”,从拦截、保护到减损。
在促成约翰逊政府政策转向的帝国理工学院模型中,模型的主要研究人、该校流行病专家尼尔·弗格森提出,虽然与“延缓”相比,“遏制”是当下英国更需要的措施,但关停学校、饭店、娱乐场所并采取社交隔离等措施,虽然会在短期内减缓病毒的传播,一旦放开,很可能迎来更大的反弹,原因是“没有形成在足够的人群中建立起免疫防线”。
黄严忠指出,这基于同一个认知:“围堵”病毒的黄金窗口期已经错过。
图/路透 爱丁堡大学的流行病学教授马克·伍尔豪斯对此阐述地更加明确。
第一种是疫苗;第二种是足够的人感染后建立起群体免疫;第三种是永远改变我们的行为。
第一个选择,需要等待12~18个月,第二种大概要2年;第三种没有清晰的终点。
陆蒙吉表示,德国和新冠病毒的长期共处思路是“松一下,紧一下,再松一下,再紧”,病毒的传播速度和病例数字的增长也就会呈波浪式,一直处在一个可控的水平上,直到大家都有免疫力,才能终结疫情。
这个过程中,德国也在通过大数据分析,找到传播的关键点在哪里,也许能找到防治新冠病毒更好的切入点。
但他预计,在一年中,至少有2/3的时间要采取严厉的管控,直到疫苗出现。
美国南加州大学经济学院教授Sanjeev Sabhlok在接受《科学》杂志采访时,将这类办法称为“交错的群体免疫”。
他指出,瑞士、以色列、马耳他和很多东南亚国家目前采取的策略都只是它的变种。
在英国,在3月23日颁布“封锁政策”指示,约翰逊政府就强调,每三周会重新评估政策的可行性。
到4月13日,正好是第一轮结束,因此麦德利在重提“群体免疫”之后紧接着说,届时,首相将会作出一个“重大决定”。
迄今为止,英国的“封锁”政策已经进行了两周,法、德、美等更早开始的国家,则已经持续了三周。
各国都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至少要在没有疫苗的情况下度过2020年的冬天,社会能否承担如此长久的大规模管控? 欧盟国家的领导人在3月26日的一次视频会议上呼吁尽快制定一个“退出战略”。
“这样将来可能出现一个情况,欧美人群在受了大的损失之后,人群免疫能力就上来了,它可以敞开国门,它不怕的。
黄严忠将其形容为“无心插柳”,“不是有心开花,这不是它们主动选择的策略。
”他还表示,如果欧美国家在未来形成事实上的“群体免疫”,中国届时会处于一个很危险的境地,形成所谓的“免疫落差”。
他建议,首先要尽快研发出疫苗;其次是一直采取“高筑墙”策略,严防境外输入,一点都不能松懈,否则中国此前做的一切就会前功尽弃。
2020-04-10 09:34:37 评论 :那也挺好的,不像乙肝天花。
2020-04-10 09:39:01 评论 :都已经招到志愿者,在做人体实验了 2020-04-10 09:46:44 评论 :如果疫苗不顶用,群体免疫也没用,二者原理都是染毒产生抗体,只不过一个是不致病,一个是致病! 2020-04-10 09:58:16 评论 :疫苗和群体免疫都是产生抗体,只是一个不得病一个得病,成功以后不携带病毒,是这个意思吧。
2020-04-10 11:09:24 以10%的死亡率,成功的代价是相当大的,希望他们成功 2020-04-10 11:16:01 评论 :就怕想乙肝艾滋一样长期携带病毒。
外国人还在树上祈祷的时候,中国政府早就有组织有方法的进行抗疫了。
2020-04-10 10:45:13 评论 :你再仔细看看,我上面不是说了嘛“被证实不会传染他人”,“被证实”是个当务之急细致麻烦的必要前提…………… 2020-04-10 10:48:19 评论 :“无症状感染者”的无症状是不是就是免疫的表现呢? 2020-04-11 08:53:41 评论 :目前非症状感染者都是首次感染新冠,感染前体内并没有抗体,所以并不存在像乙肝病毒那样通过疫苗产生抗体免疫后有健康者带毒现象。
如果免疫健康带毒现象,就会有大量的痊愈患者出现核酸检测复阳情况。
而目前的情况是极少数的复阳,而且最终都阴了,且未发现复阳期间传人。
2020-04-11 08:55:35 评论 :因此,无症状感染者不是群体免疫者。
是的,无症状感染者并非免疫者………… 剩余 5 条评论 我要评论 作者: 时间:2020-04-10 09:26:47 英国、美国、印度、巴西、俄国、印尼,都可以实行群体免疫,不要隔离,让民众有充分的自由。
2020-04-11 09:11:54 评论 :西班牙大流感就是历经2年,刷了3波传染,最后在全球形成群体免疫,最后病毒消失了。
2020-04-11 11:35:02 路子不对,等于是多折腾一次, 剩余 2 条评论 我要评论 作者: 时间:2020-04-10 10:53:57 哈哈哈哈,这些政客真心无耻。
而且如果存在像乙肝病毒那样的免疫健康带毒,就会有大量的痊愈患者出现核酸检测复阳情况。
而目前情况是极少数的复阳,而且最终都阴了,且未发现复阳期间传人,说明复阳检测到的只是痊愈者体内病毒尸体。
确实,首先是初次感染,并非初次感染过后转阴,所以谈不上免疫,群体自然不成立……… 我要评论 作者: 时间:2020-04-10 12:28:29 BB半天还是为群体免疫唱赞歌。
张文宏在对话中表示,“武汉的病人为什么这么多,就是因为我们在居家隔离,我认为是失败的……因为在中国,每个房子住的人都比较多,地方比较小,所有的居家隔离到最后都失败了。
世卫组织:人类不是牲畜,“群体免疫”非常危险 世卫组织:人类不是牲畜,“群体免疫”非常危险 发布时间:20-05-12 05:22 海外网官方帐号 来源:央视网 △迈克尔·瑞安 当地时间11日,针对“群体免疫”概念,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表示, 群体免疫在农牧业中用于考虑牲畜整体健康而不考虑单个动物的情况。
但人类不是兽群,当使用群体免疫的术语时要非常小心,残酷的计算不考虑人民、生命以及所承受的痛苦。
但一些国家有超过半数的病例来自疗养院群体以及其中的工作人员,这是非常糟糕的情况,这些人群没有得到适当的保护。
一些国家可能认为即使缺乏针对性措施,什么都不做,也会突然神奇地实现群体免疫,就算在这一过程中失去一些老人又如何。
负责任的成员国会照顾所有人民,重视社会中的每个成员,并尽一切可能保护人民健康和社会及经济。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群体免疫就是放任感染 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专家:群体免疫就是放任感染 发布时间:20-04-26 10:19 环球网官方帐号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全球感染人数已超268万人。
继英国此前提出群体免疫受到广泛关注后,德国和美国最新开展的研究显示,某些特定地区已经感染的人数远远超过此前掌握的数倍甚至数十倍,德国最早暴发疫情的一小镇感染率达15%,有人据此称“实现群体免疫并非遥不可及”,并建议结束目前为防止新冠病毒传播而实施的一些禁止措施。
然而,4月19日,德国总理府部长黑尔格·布劳恩明确表示,因德国医疗系统无法承受群体免疫带来的压力,群体免疫不适合德国。
群体免疫究竟是什么?它真的能通过“无为而治”让病毒自然消失吗?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
要达到群体免疫将有60%至80%的人被感染 记者:疫情发生后,一些西方国家事实上采取了群体免疫策略。
群体免疫是否具有可行性? 吴尊友:所谓群体免疫策略,就是在人群中让绝大多数人出现免疫力,在社会层面形成免疫屏障。
人类消灭的第一个严重传染病——天花,就是通过全球范围内广泛接种疫苗,使得天花病毒在人类社会中彻底消除。
还有很多传染性疾病,也都是通过预防接种达到一定覆盖面,形成免疫屏障,达到群体免疫,预防其流行。
英国此前提出的所谓群体免疫策略,就是不采取积极防疫,不主动检测可能的感染者,不做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追踪,不对密切接触者采取隔离措施,不限制民众自由活动,任由病毒在社会人群中自然传播扩散,等到有足够多的人被感染,也就有了足够多的人产生免疫力,就会在社会层面形成免疫屏障来抵抗病毒。
如果这个计划实行,英国将会有60%至80%的人被感染,这个数字无疑是惊人的,不仅会让当地民众感到恐慌,也会让全世界感到恐慌。
采用消极策略是不愿在防感染上花成本 记者:您认为英国当初提出群体免疫策略是基于怎样的逻辑? 吴尊友:英国政府当初打算采取这个策略,其背后也是有其理论基础的。
其次,从临床特征来看,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轻症病人比较多,约占80%,他们在不经治疗或者对症治疗后,就可痊愈。
再有,新冠肺炎的总病死率不高,如果没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基础性疾病,健康人感染新冠肺炎的病死率在1%左右。
英国当时提出群体免疫策略的背后逻辑是,如果能够放开防控,让疫情自然发展,这样,大量人口就会在自然感染后自愈而获得免疫力。
如果这种策略能够有效实施,那么,疫情得到控制的同时,社会活力和经济发展也不会因严格的管控措施而受损,既减小抗击疫情的代价,又使得国民健康和经济社会发展得以平衡,收益最大化。
放任人群被感染的赌博是骇人听闻的 记者:英国叫停群体免疫策略的原因是什么? 吴尊友:群体免疫策略的制定者当初忽略了几个方面问题。
第一,约80%的轻症病人,如果不能获得及时医疗照顾,其中有相当比例的病人,可能会发展成为重症或危重症病人,甚至死亡。
第四,在可以实施有效措施的情况下,政府不积极组织实施,眼睁睁地看着新冠病毒在人群中传播,看着民众受病毒肆虐而无所事事,在伦理道德层面更是让人无法接受的。
正如法国比塞特尔医科教学及医疗中心的免疫学家尼古拉·诺埃尔博士称:“当人民在不断出现病情加重和死亡的时候,这种让60%的人口放任被感染的赌博是骇人听闻的。
” 除英国外,瑞典政府也推行了不检测、不隔离、不收治、不公布的策略。
但截至4月14日统计数据显示,瑞典新冠肺炎死亡率已经达到了9%。
获得免疫最合适的方式是接种疫苗,乐观估计年底问世 记者:人体是如何获得免疫的?怎样才算形成人群免疫屏障? 吴尊友:个人获得对某种病毒的免疫力,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自然感染,在感染病毒后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
无论是自然感染获得免疫,还是疫苗接种获得免疫,都需要在人群中有一定比例的人获得免疫,通常到达60%至80%,才能起到免疫屏障作用。
自然感染的过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而是取决于病毒本身的生物学特征,以及人群的活动情况。
依靠自然感染获得免疫力来应对疫情,直白地说,就是无应对,任凭疫情自然肆虐。
通过疫苗接种获得免疫,是用人工方式在最短时间迅速达到人群免疫屏障要求。
这是一个积极主动建立免疫屏障的过程,对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是至关重要的。
但即便疫苗问世后,通过接种疫苗产生抗体,目前也不清楚免疫力能保持多久,不清楚病毒是否会变异。
即便有了抗体也不意味着一劳永逸 记者:对于那些自然感染病毒后产生抗体获得免疫力的人群来说,是否就意味着安全了? 吴尊友:关于抗体,有人可能会认为,已经有那么多的人感染过病毒后有了抗体,我们的生活应该畅通无阻不必过于防护了。
这一看法忽略了一个重要事实:即便有人有了抗体,目前为止,我们还不知道抗体是否具有保护作用、能保护多久,更何况只有一小部分人有抗体。
世界卫生组织首席应急专家迈克·瑞安表示,世卫组织不确定血液中的抗体能否全面预防再次感染新冠病毒。
即便抗体有效,也没有迹象表明大量人口已经产生抗体,可以向更大范围人口提供所谓的免疫屏障。
瑞安说:“我们获得的大量初步信息表明,人口中完成血清转化(即产生抗体)的比例相当低。
由于感染者在出现症状前两天就已具有传染性,而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又无症状、不能识别,极易造成社会传播,特别是在通风不好、人员聚集的地方。
如果全民都积极响应不聚会、不扎堆、戴口罩、勤洗手等举措,实际上,在社会层面也就自然形成了一个群体免疫屏障。
(本报记者 黄辉) 举报/反馈 作者最新文章 01-13 23:12 01-13 23:07 01-13 23:07 相关文章 © Baidu 京ICP证030173号 返回顶部 。
2020 年 10 月 12 日 今天在日内瓦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最近有一些关于通过让病毒传播来达到所谓的“群体免疫”的概念的讨论,但这在科学和伦理上都存在问题,绝对不是一种可行的选择。
谭德塞表示,群体免疫是一个用于疫苗接种的概念,在这种概念中,如果达到疫苗接种的阈值,就可以保护人群免受某种病毒的感染。
换句话说,群体免疫是通过保护人们免受病毒感染而实现的,而不是通过让他们接触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门户网站和新闻更新 他指出,在公共卫生史上,群体免疫从未被用作应对一般传染病暴发的策略,更不用说应对一场疾病全球大流行。
美国欲实行“群体免疫”惹争议?!美媒:这会让更多人死去 美国欲实行“群体免疫”惹争议?!美媒:这会让更多人死去 发布时间:20-10-15 23:00 优质创作者 此前咱们就说过,随着秋冬寒冷季节的到来,新冠病毒很有可能再次重创人类社会。
几个月前,部分西方国家的傲慢和初期对新冠病毒的不屑一顾导致了无数人死于病毒,经济下行,这个国家疲乏不堪。
法国实行晚9点宵禁以应对新冠病毒的第二轮爆发 图源:BBC 欧洲这般,“不在同一个地方摔倒两次,防患于未然”的抗疫态度, 对于防控新冠病毒来说,一定是好事。
图源:Business Insider 最近,美国媒体《Business Insider》报道称: 白宫正在接受“群体免疫”策略,这会使得新冠病毒的传播更加不受控制,专家对此非常担忧。
图源:Getty images 似乎在特朗普确诊新冠并治愈后,这位现任美国总统就打起了“群体免疫”的算盘。
据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官员介绍, 白宫正在考虑实施一项有争议的“群体免疫”策略,以此来应对新冠病毒。
“群体免疫”这个词大家都熟悉—— 这种策略将允许病毒自由传播,相信大多数人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免疫力。
他们引用了牛津大学的古普塔(Sunetra Gupta)、斯坦福大学的巴塔查里亚(Jay Bhattacharya)和哈佛大学的库尔多夫(Martin Kulldorff)上周起草的一份有争议的文件《大巴林顿宣言》。
《大巴林顿宣言》,是由以上三位传染病专家提出的观点, 它们大力宣扬群体免疫,即如果有足够多的人感染了这种疾病,他们就有了免疫力,这种疾病就不会再广泛传播。
然而,最新研究表明,一名内华达州男子再次感染了新冠,并在第二次感染时病情加重。
图源:CNBC 毫无疑问,实行群体免疫会让数百万美国人的生命处于危险之中。
根据《洛杉矶时报》的报道, 与这份宣言相关的人宣称,全世界大约有3%的医生和公共卫生科学家签署了该文件,但同时也受到了更为广泛的批评。
其中包括戴口罩、保持社交隔离、强大的测试系统和持续的接触追踪—— 不过特朗普对此一直都不以为然,甚至嘲笑、忽视和无所作为。
从特朗普感染新冠病毒来看,科学并不站在特朗普这边, 当然也不会站在群体免疫这边。
因为美国并不是疫情中全世界第一个提出“群体免疫”这个概念的国家。
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群体免疫”的国家,英国首相鲍里斯曾抱着实行“群体免疫”的心态抗疫, 使得英国民众根本没把新冠病毒放在心上,疫情席卷全英。
3月27日,英国首相鲍里斯确诊感染新冠,病情恶化并曾一度住进ICU 虽然仅仅过去一个月的时间他就康复,回到正常的首相工作中了, 但是鲍里斯在5月底的一场政府疫情速报会上“自曝”,好多年不戴眼镜的他如今却需要佩戴眼镜。
图源:网络 除了英国,欧洲国家瑞典也因在疫情中奉行“群体免疫”而付出了不小的代价。
瑞典在英国提出“群体免疫”概念后,选择在自己的国家内真正落实这个抗疫方法, 由于没有对疫情采取及时的防控和干预,瑞典死亡人数攀升,甚至达到了北欧首位。
有其他国家的前车之鉴,美国白宫再次提出群体免疫, 难道真的是没有人比懂王更懂新冠? 与白宫的态度相反,不少科学家对此表示非常担忧。
他们认为,一旦采取“群体免疫”策略,美国的疫情可能会跌落深渊。
1. 可能会导致更多人的死亡 美国约有3.28亿人口,实行群体免疫后,假设有60%的感染率,将导致约1.97亿人感染。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假设新冠病毒感染死亡率在0.5%至1%之间,这意味着有100万至200万人死于新冠。
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只有“脆弱”的人会死于新冠,不少身强体壮的年轻人也因新冠而死。
2. 长期的健康问题困扰,医疗系统不堪重负,甚至崩溃 群体免疫是一场“持久战”,人们会为此付出长期且痛苦的代价。
3. 尚未清楚依靠“群体免疫”获得的免疫力能持续多久 所有这些类似于群体免疫的策略都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这样一种假设—— 人们在新冠病毒确诊后恢复,会获得病毒具有足够持久的免疫力。
但假设仅仅是假设,参考美国首例二度感染新冠病毒的例子,病毒也会发生变异, 人们可能会一次又一次地被感染,群体免疫将永远无法实现。
如今,美国日增新冠病毒确诊患者依旧居高不下, 图源:纽约时报 接下来的几个月,美国抗疫将再度进入关键时刻, 如何采取正确的措施,防止悲剧重现, 是特朗普政府和所有美国人必须关注的问题。
美媒曝白宫新冠顾问推“群体免疫”策略,此前自称“反福奇” 美媒曝白宫新冠顾问推“群体免疫”策略,此前自称“反福奇” 发布时间:20-09-01 15:56 澎湃新闻官方帐号 8月31日,美媒报道称,新加入特朗普政府的新冠病毒顾问斯科特·阿特拉斯(Scott Atlas)正敦促白宫采取“群体免疫”策略,尽管这一说法随后被阿特拉斯本人否认,但美媒披露称,阿特拉斯在新冠肺炎疫情相关问题上经常语出惊人,并且常与特朗普观点一致。
向瑞典学习“群体免疫” 当地时间8月31日,五位消息人士告诉《华盛顿邮报》,白宫新冠病毒高级顾问斯科特·阿特拉斯(Scott Atlas)近日建议联邦政府采取类似瑞典的“群体免疫”策略,允许新冠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以建立群体免疫。
尽管这一建议获得了一些保守派人士的支持,但是不少流行病学家和公共卫生官员则表示反对,因为瑞典是世界上新冠病毒感染率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采取该策略会导致数十万甚至数百万美国人失去生命。
阿特拉斯还表示,假使弱势群体得到保护,那么采取“群体免疫”后增加的病例数不会导致更多的死亡。
调查显示,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有超过2.5万名65岁以下的人死于新冠病毒。
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特约撰稿人徐晓飞此前指出, 纽约一社区医疗站在7月进行的抗体检测中有68%的人结果都为阳性。
然而,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凯尔克霍弗8月27日表示,获得群体免疫需要一定人口接种疫苗,任由病毒传播来自然获得群体免疫是非常危险的,目前大部分国家正在努力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来为大部分人提供保护,“这样病毒就不再有传播的机会了。
” 且不说目前还没有一款可获得的疫苗来拯救局面,最新的研究表明,群体免疫也有可能无法消除新冠病毒。
8月25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微生物学系讲席教授袁国勇(Yuen Kwok-yung)及其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临床传染病》上发表论文,称香港发现一例新冠肺炎康复者二次感染新案例。
研究还指出,即使由于自然感染或接种疫苗而产生了群体免疫力,新冠病毒仍可能继续在人群中传播。
与特朗普观点一致的“反福奇人士” 就在《华盛顿邮报》发表上述报道后不久,阿特拉斯发表声明否认其曾向特朗普或其他任何人推荐过群体免疫政策。
世卫组织警告:不要指望通过群体免疫来阻断新冠疫情 世卫组织警告:不要指望通过群体免疫来阻断新冠疫情 发布时间:20-08-19 20:37 《参考消息》官方帐号 参考消息网8月19日报道 据埃菲社日内瓦8月18日报道, 世卫组织当地时间8月18日警告说,任何人都不应该指望通过群体免疫来阻断新冠肺炎疫情,并提醒说世界还远远没有达到群体免疫保护的程度。
“我们知道全世界被证明拥有新冠病毒抗体的人口比例还不到10%”,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凯尔克霍弗在视频记者会上说。
在新冠病毒密集传播的特殊地区以及那些大量暴露在病毒环境中的人群,例如医疗卫生人员,调查发现仅有20%至25%的人口拥有抗体。
报道称,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表示,“如果没有疫苗,就很难达到群体免疫” ,就新冠病毒而言,只有社会中绝大部分人拥有对此疾病的免疫力,才能减少疾病传播风险,实现群体免疫。
现在已经确定,要实现群体免疫,必须有60%至80%的人口感染过病毒,但是这种免疫力能够持续多长时间,仍然是个未知数。
6万人的新冠血清调查,群体免疫成功了吗?_湃客_澎湃新闻-The Paper X X 下载APP 拉近你与现场距离 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深度记录社会冷暖 及时现场,洞察财经事件 看见新闻全球化 聚焦前沿,展现新兴企业 纪录澎湃中国 以影像介入社会生活 所有人在看 看上海 最都会 让你看到文艺生活 直观运动,可以装不要伪装 追寻活到一百岁的秘诀 互联网新闻+:AI播报 每日一条视频,与新闻同步 核心15秒,最关键的瞬间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洞悉中国动向的时政解读 权威细致的领导人报道 探寻红色原力,展望中国未来 倾听复杂世界的弦外之音 中国反腐报道第一平台 快速专业的人事信息集合地 司改风向,法治观察 司法个案,法治调查 感觉不一样的港台报道 解读区域政情与财富故事 第一现场,文图视频直播 记录公益发展,共建责任生态。
打假除劣,破套防坑——专注消费者权益保护 环境与公共健康调查 All News In New World Order Cyclopedia for military 海外利益,华人故事 提供最有态度的人物报道 上海每天最重要的事件 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此碰撞 360度感识全景现场 数字是骨骼,设计是灵魂 快看,图片会说话 派发上市公司变革红利 能源行业最具穿透力的思想 地产界所有你想知道的事儿 跨界找寻市场常识 金融创新灵感集散地 简单专业时尚的财富平台 让我们走近科学 品牌课外书,生活经济学 自贸区第一信息和服务平台 走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澎湃的立场 在这里知道更多 明亮的对话,澎湃的思想 全球百位华文写作名家撰稿 有竞争的思想讲底蕴的政治 发现历史之美 微时代的首选书单 独立态度解析中外艺术热点 巡礼人类的艺术遗产 关注人文景观投身人类文明 记录逝者为世界留下的财富 为中国城市问题提供澎湃方案。
中国城市问题专家 人塑造地方,地方也塑造人 展示全球最具价值的智库研究成果 名家专家,上天入地 打破次元壁 远,不止于平面 陪你过一种审美的生活 一线文艺生活 探索身体的奥秘 跑步是一种态度 看体育如何改变世界 旅途的旨趣、技艺以及乡愁 用态度引领时尚 不一样的楼市观察 更好生活,我们有一些意见 半个段子兽半个评论猿 视界观,观世界 理解孩子,认知自己 直击中国体育产业生存现状 专注汽车产经报道 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 6万人的新冠血清调查,群体免疫成功了吗? 2020-07-09 11:3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关注 文/陈根 截至北京时间7月8日上午9时,全球已有超过1179万人感染。
由于巴西的死亡人数快速增长,使得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死亡人数已占全球新增新死亡人数的五成。
而疫情刚开始席卷全球时,争议最大的“群体免疫”政策在如今看来,似乎已经落没。
近日《柳叶刀》发表的一项新研究结果用科学的数据再一次证明了群体免疫的不可取。
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是当足够多的人对导致疾病的病原体产生免疫后,使得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个体因此受到保护而不被传染。
群体免疫理论表明,当群体中有大量个体对某一传染病免疫或易感个体很少时,那些在个体之间传播的传染病的感染链便会被中断。
群体免疫的计算完全依赖于对R0的估算,但由于R0估算受不同模型和社会环境的影响,R0的计算值差别也会很大。
在4月7日美国疾病管制局期刊《新兴传染病》中,更新了新冠肺炎R0为5.7(95%CI 3.8–8.9),也就是说,一名新冠患者可以传染5.7人。
这意味着必须通过疫苗接种或事先感染超过82%的人口实现免疫后,才能得以实现群体免疫而停止传播。
而在本次西班牙卡洛斯三世健康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对西班牙开展的全国性流行病学研究中:4月27日-5月11日期间,研究人员对西班牙全国范围内的35883个家庭的61075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和针对新冠抗体的血清学分析,发现在西班牙全国范围内,只有大约5%的人具有新冠抗体。
在疫情严重的地区,比如马德里,携带抗体的人超过了10%,即使如此,这一比例还是远远低于“群体免疫”所需的55%或82%。
基于目前的这些发现,《柳叶刀》同时刊发的评论文章表示,通过不加控制的自然感染实现群体免疫不仅不道德,而且是根本无法实现的,一旦取消控制措施,很可能会迅速出现第二波大流行。
关键词 >> 疫情,群体免疫,医学 特别声明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美国顶级传染病专家福奇:所谓“群体免疫”是十分危险的_澎湃国际_澎湃新闻-The Paper X X 下载APP 拉近你与现场距离 为了更美好的生活 深度记录社会冷暖 及时现场,洞察财经事件 看见新闻全球化 聚焦前沿,展现新兴企业 纪录澎湃中国 以影像介入社会生活 所有人在看 看上海 最都会 让你看到文艺生活 直观运动,可以装不要伪装 追寻活到一百岁的秘诀 互联网新闻+:AI播报 每日一条视频,与新闻同步 核心15秒,最关键的瞬间 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洞悉中国动向的时政解读 权威细致的领导人报道 探寻红色原力,展望中国未来 倾听复杂世界的弦外之音 中国反腐报道第一平台 快速专业的人事信息集合地 司改风向,法治观察 司法个案,法治调查 感觉不一样的港台报道 解读区域政情与财富故事 第一现场,文图视频直播 记录公益发展,共建责任生态。
打假除劣,破套防坑——专注消费者权益保护 环境与公共健康调查 All News In New World Order Cyclopedia for military 海外利益,华人故事 提供最有态度的人物报道 上海每天最重要的事件 最先进的教育理念在此碰撞 360度感识全景现场 数字是骨骼,设计是灵魂 快看,图片会说话 派发上市公司变革红利 能源行业最具穿透力的思想 地产界所有你想知道的事儿 跨界找寻市场常识 金融创新灵感集散地 简单专业时尚的财富平台 让我们走近科学 品牌课外书,生活经济学 自贸区第一信息和服务平台 走进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澎湃的立场 在这里知道更多 明亮的对话,澎湃的思想 全球百位华文写作名家撰稿 有竞争的思想讲底蕴的政治 发现历史之美 微时代的首选书单 独立态度解析中外艺术热点 巡礼人类的艺术遗产 关注人文景观投身人类文明 记录逝者为世界留下的财富 为中国城市问题提供澎湃方案。
中国城市问题专家 人塑造地方,地方也塑造人 展示全球最具价值的智库研究成果 名家专家,上天入地 打破次元壁 远,不止于平面 陪你过一种审美的生活 一线文艺生活 探索身体的奥秘 跑步是一种态度 看体育如何改变世界 旅途的旨趣、技艺以及乡愁 用态度引领时尚 不一样的楼市观察 更好生活,我们有一些意见 半个段子兽半个评论猿 视界观,观世界 理解孩子,认知自己 直击中国体育产业生存现状 专注汽车产经报道 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 美国顶级传染病专家福奇:所谓“群体免疫”是十分危险的 澎湃新闻记者 南博一 2020-10-15 22:34 来源:澎湃新闻 字号 美国国家过敏症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美国顶级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于当地时间15日表示,“群体免疫”的想法是“无稽之谈”,非常危险。
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15日报道,近日部分专家表示应积极推动“支持群体免疫”的疫情应对策略,福奇表示,“群体免疫”的说法“十分危险”。
福奇在媒体的采访中说道:“‘让新冠病毒扩散,让每个人都感染,这样就能拥有群体免疫力’这种说法简直是一派胡言。
”福奇表示,他已经向白宫表明了在群体免疫问题上的立场,白宫新冠疫情特别工作组协调员黛博拉·伯克斯博士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雷德菲尔德博士都非常赞同他的观点。
福奇补充道,“任何懂流行病学的人都会告诉你,‘群体免疫’这种说法非常危险。
” 据央视新闻此前报道,自疫情暴发后,群体免疫已多次被白宫提上议事日程。
请愿书中呼吁美国政府重开学校、企业和其他实体,同时保护因年龄或其他风险因素而容易感染病毒的人,反对目前正在实施的封锁措施。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曾表示,群体免疫是用于疫苗接种的概念,意味着如果疫苗接种比例达到一定阈值,可保护人群免受某种病毒侵害。
所以,保护人们免受病毒侵袭才能实现群体免疫,而非让人们暴露在病毒面前。
3月初,英国政府首先提出通过让60%人口感染新冠 ,从而建立“群体免疫”的抗疫策略,引发广泛质疑。
世卫组织发言人玛格丽特·哈里斯当时称,全球对新冠病毒认识不足,不了解它在人体免疫系统中的作用,因此面对疫情必须先采取行动。
然而,近四个月后,新冠肺炎疫情仍然在全球范围内肆虐着,全球单日新增确诊病例连续多日突破20万例,美国、巴西、印度等国家的疫情扩散速度甚至还在不断加快。
这个时候,“群体免疫”实现了吗? 《柳叶刀》杂志7月6日发布的一项西班牙国家调查研究显示,“群体免疫”在西班牙并没有实现,且很可能“难以实现”。
西班牙仅5%人口产生 ,群体免疫“难以实现” 据CNN报道,西班牙近日进行了一项全国性的新冠病毒抗体检测,在对超过6.1万人进行检测后发现,仅有大约5%人口产生了新冠病毒抗体。
报告称,“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在西班牙影响非常大,流行率仍然比较低,且显然不足以实现群体免疫”,“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未来的抗疫中,保持社交距离、尽早确认隔离感染者及其密接者仍然非常必要”。
截至目前,西班牙累计确诊病例超过25万例,累计死亡病例超过2.8万例。
/CNN报道截图 报告称,“在西班牙严重疫情中观察到相对低的血清阳性率(抗体检测阳性),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参考。
目前,如果不接受易感人群大规模死亡、医疗系统超负荷的附带损害,群体免疫是难以实现的”。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西班牙国家流行病中心主任Marina Pollan对CNN表示,“一些专家计算得出大约60%的血清阳性率可能意味着群体免疫。
4月6日至5月9日,研究人员对日内瓦2766人进行抗体检测,第一周的血清阳性率为4.8%,第二周为8.5%,第三周为10.9%,第四周为6.6%,最后一周则为10.8%。
研究人员在结论中称,“在瑞士第一波疫情的末尾,大约1/10人口产生了新冠病毒抗体……这个结果突出显示,绝大部分人仍然没有对这个新病毒免疫”。
《柳叶刀》评论员、日内瓦新兴病毒疾病中心主任Isabella Eckerle 7月6日在评论文章中称,中国、美国也做过相似的研究,这些研究的核心发现是,“大部分人口都未感染新冠病毒,即使是在病毒肆虐的一些地区”。
Eckerle称,“这些发现显示,任何试图通过放任感染来达到群体免疫的策略,都不仅是高度不道德的,也是无法实现的”。
“由于绝大部分人都未曾感染过,一旦取消管控,新冠病毒很可能在第二波疫情中快速回到第一波疫情高峰的程度”。
美国能提前实现“群体免疫”吗? “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community immunity)指的是,绝大部分人对某种传染性疾病免疫,减少这种传染性疾病大规模暴发的可能。
一般而言,实现“群体免疫”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自然免疫,即大部分人感染某种疾病从而建立群体免疫系统;另一种则是 免疫,即大部分人注射抗击这种疾病的疫苗从而实现免疫。
对于某些疾病,大约40%人口免疫即可实现群体免疫,但也有一些传染性强的疾病需要85%-90%的人免疫才能实现群体免疫。
对于新冠病毒,大部分专家认为,至少需要60%人口拥有抗体,才可能实现群体免疫。
/dailymail报道截图 由于目前仍未研制出有效的新冠病毒疫苗,对于“群体免疫”的研究主要聚焦在有多少人在感染病毒后拥有抗体上。
但是,即使研制出了有效的新冠病毒疫苗,实现群体免疫预计也将非常困难。
据CNN报道,美国顶级传染病专家安东尼·福奇6月底在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新冠病毒疫苗的有效性可能只有70%-75%,且许多美国人拒绝注射疫苗,美国“不大可能”通过实现群体免疫来控制疫情。
福奇当时表示,目前疫苗有效性最强的是麻疹疫苗,有效性大约为97%-98%,但新冠病毒疫苗的有效性大约只有70%-75%。
世卫组织:任由病毒传播来获得群体免疫是非常危险的 世卫组织:任由病毒传播来获得群体免疫是非常危险的 发布时间:20-08-28 07:27 新华网官方帐号 央视新闻8月28日消息,当地时间27日,世卫组织举行新冠肺炎例行发布会,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技术主管玛丽亚·范·科霍夫表示,获得群体免疫需要一定人口接种疫苗,从而让病毒很难在人体间传播。
但如果任由病毒传播,来自然获得群体免疫则非常危险,会有大量的人感染,很多人需要住院甚至会死亡。
目前正在努力的方向是研发出安全有效的疫苗,来为大部分人提供保护,那么病毒就不再有传播的机会。
世卫组织首席科学家苏米娅·斯瓦米纳坦表示,没有任何传染病是曾经通过自然免疫控制的。
根据一些血清学调查,目前约有5%~10%的人已有新冠病毒抗体,意味着其已接触过新冠病毒并痊愈,部分城市的已有抗体人群比例高一 些,但全球大多数人仍易感,意味着感染还可以不断持续下去。
福奇:美国尝试群体免疫 必将付出巨大死亡代价 福奇:美国尝试群体免疫 必将付出巨大死亡代价 发布时间:20-08-17 08:03 央广网官方帐号 美国首席传染病专家、美国国家过敏症与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日前在Instagram上接受美国好莱坞影星马修·麦康纳直播采访时表示,如果美国允许新冠疫情肆意蔓延,试图实现群体免疫,将会有非常多人,尤其是弱势群体死亡。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消息截图 群体免疫将造成大量美国人死亡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指出,群体免疫是指大多数民众都通过感染、康复或接种疫苗而对某种疾病免疫。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由于感染载体不足,其他没有免疫力的人也不太可能感染病毒。
然而福奇认为,如果所有人都染上了新冠病毒,哪怕有很大一部分人没有表现出症状,也会有很多人因此死亡。
“我们必须遵守新冠病毒防疫措施,否则可能会造成美国公共卫生历史上最大的危机。
” 医护人员尚不清楚曾经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是否会因此产生免疫力,虽然有人建议放开控制让病毒在人群中肆意传播,但这对医院来讲可能会造成一场巨大的灾难。
福奇认为,美国在控制新冠疫情的同时,开放经济需谨慎,否则后果可能是灾难性的。
美传染病专家福奇:所谓“群体免疫” 恐将导致更多人死亡 美传染病专家福奇:所谓“群体免疫” 恐将导致更多人死亡 发布时间:20-08-14 12:37 界面新闻旗下财经帐号 财联社(上海,编辑 黄君芝)讯, 关于“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一直有许多不同的说法。
美国国家过敏症和传染病研究所所长安东尼·福奇(Anthony Fauci)周四(13日)警告称,如果美国继续允许新冠病毒不受控制地传播,以达到所谓的群体免疫,“死亡人数将是巨大的”。
“如果每个人都感染了它,即使无症状的比例相对较高,也将会有许多人死去。
根据流行病学家的说法,群体免疫是控制病毒的必要条件,只有当足够多的人群接种了疫苗,或者在感染后存活下来、并建立了抗体来抵御新的感染时,群体免疫的目标才能达到。
世卫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Mike Ryan上个月曾表示,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至少要有60%至80%的人口接种疫苗或产生自然抗体,才能实现群体免疫。
然而,据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的统计数据,尽管迄今为止新冠病毒才感染了美国不到2%的人口,但已经造成至少167097人死亡(截至发稿)。
福奇警告称,让病毒不受控制地传播以获得群体免疫力,会使死亡人数达到“完全不可接受的”水平。
美国人往往有更多的潜在疾病,如糖尿病和肥胖症,这将导致更高的新冠病毒病死率。
“如果你看看美国的肥胖流行情况、高血压患者和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如果每个人都被感染,死亡人数将是巨大的,而且是完全不可接受的。
” 世卫组织官员们也曾经警告称,“不要试图通过让新冠病毒在社区迅速传播来实现群体免疫”,这将使医院不堪重负,进而导致更多人死亡。
该机构认为,新冠病毒还没有治疗的“灵丹妙药”,而且永远不可能,并敦促各国实践“基本原则”,包括测试、隔离和治疗患者,以及追踪和隔离他们的联系。
“‘群体免疫’这一术语来自兽医流行病学领域,在应用于新冠肺炎这样的人类传染病时应格外谨慎,避免置个人生命和痛苦于不顾。
英国医学杂志《柳叶刀》上月刊载的一项西班牙大型研究也表明,新冠疫情期间恐怕难以实现“群体免疫”。
避免人员聚集、及时发现并隔离新增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仍然是今后控制疫情的必要手段。
这项由西班牙卫生部资助的涉及6万多人的研究显示,西班牙只有5%的人产生新冠病毒抗体,距“群体免疫”还相差甚远。
该研究负责人玛丽娜·玻利安说,除非接受易感人群大量死亡以及医疗系统超负荷运转等沉重代价,否则目前很难实现群体免疫。
福奇批评“群体免疫”:数据不会撒谎 还想死更多人吗 福奇批评“群体免疫”:数据不会撒谎 还想死更多人吗 发布时间:20-08-14 03:40 海外网官方帐号 来源:海外网 资料图:福奇在美国会众议院小组委员会作证。
(图源:Getty Images) 海外网8月14日电 当地时间8月13日,美国公共卫生专家福奇(Anthony Fauci)表示,对于美国目前疫情发展局势“感到不满”,自己也无法预测疫情将持续多久。
福奇再次呼吁,联邦采取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做法,避免群体免疫,以此减少确诊病例数。
福奇当日在美国广播公司(ABC News)《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节目上说,美国公共卫生官员开始看到新冠病毒检测率出现“令人不安”的上升,在美国某些地区恢复阳性。
福奇说,自己也无法预测疫情将持续多久,“如果您查看数据,它们不会说谎”,“这将取决于我们”。
福奇表示,听说许多关于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的信息,但“如果这样做,很多人都会死”,该国已经有超过16万人丧生,“我们真的想看到更多的死亡吗”。
因此,他建议的选择是在可能的范围内对病毒的传播进行遏制,直到疫苗或是其他科学的干预方式出现。
西班牙《国家报》:群体免疫是巴西的一场“高风险赌博” 西班牙《国家报》:群体免疫是巴西的一场“高风险赌博” 发布时间:20-07-20 16:03 新华社官方帐号 00:50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北京时间7月19日16时,巴西新冠肺炎累计确诊超过204万例,病亡人数破7.7万。
美国《科学》杂志6月下旬发表的一篇研究说,数学模型显示43%的感染率就可能实现群体免疫。
泛美卫生组织传染病科主任马科斯·埃斯皮纳尔说,群体免疫将造成数以百万计民众死亡,这不应成为巴西政府的抗疫策略。
举报/反馈 作者最新文章 01-13 23:01 01-13 23:01 01-13 23:00 相关文章 © Baidu 京ICP证030173号 返回顶部 。
美国印度巴西等,是不是想群体免疫?真的群体免疫后中国怎么办? 美国印度巴西等,是不是想群体免疫?真的群体免疫后中国怎么办? 发布时间:20-07-19 12:28 证券经纪人 财富证券有限责任公司,财经达人 美国、巴西、印度等国疫情情况依然严峻,他们是不是想进行群体免疫,我认为不是,如果真的有国家实现了群体免疫,对中国的影响也不大,我们正按自己的既定计划在进行疫情防控。
一、美国等国家疫情依然严重 从最新的疫情数据看,截至7月19日上午,全感染新冠肺炎人数已经达到1443万,其中海外累计确诊数已达1435万人,占比99.4%,在全球累计确诊人数中,又以美国、巴西、印度三国最多,美国累计确诊人数达383万人,在全球占比为26.54%,巴西累计确诊207.5万人,在全球占比为14.37%,印度累计确诊107.8万人,在全球占比7.47%,三个国家的累计确诊数占了全球累计确诊的48.38%,接近半数。
巴西和印度同样让人感到担情忧,毕竟这两个国家都是人口大国,一旦疫情失控,后果必然会很严重,而且从印度来看,单日新增确诊数一直都在持续创新,意味着疫情仍在加速扩散。
二、这些疫情严重的国家会实施群体免疫吗? 我们可能会有一个猜想,这些国家的疫情一直在不断的加重,他们是不是想让疫情感染数越来越多,然后实现群体免疫呢?那么有必要了解一下群体免疫? 群体免疫(herd immunity,group immunity),是指人群或牲畜群体对传染的抵抗力。
因为,疾病发生流行的可能性不仅取决于动物群体中有抵抗力的个体数,而且与动物群体中个体间接触的频率有关。
如果群体中有70%—80%的动物有抵抗力,就不会发生大规模的爆发流行。
在3月份的时候,英国率先提出群体免疫,当时也引发了国际社会的激烈讨论,很多国际权威的医学专家也批判了英国的群体免疫计划,英国甚至当时计划对感染了新冠并治愈的人群发放“通行症”,这些获得抗体的人群可以优先工作,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还成为全球首个被感染的首相。
不过从实际情况来看,英国并没有采取群体免疫的做法,反而是控制住了疫情的扩散,目前英国每日新增确诊已不足千人,而且每百万人确诊也仅有4417人,感染率为0.4%,率先提出群体免疫的英国都放弃了,其他国家盲目进行群体免疫的可能性不大。
特别是现在疫情严重的几个国家,都是人口大国,以美国为例,美国约有3.3亿人口,如果实施群体免疫,需要2.3亿以上的人群都感染新冠,这个代价实在是太大了,美国目前感染率为1.16%,巴西为0.96%,而印度虽然累计确诊数过百万,但感染率也只有0.08%。
因此,这几个国家虽然疫情严重,新增数依然很大,但我认为他们并没有群体免疫的计划,之所以疫情严重,是因为前期不够重视、防控不够果断以及迫于经济而采取半消极防疫措施的结果,并非想感染那么多,而是没有能力让感染数更少。
三、如果有国家真的实施群体免疫,对我国影响几何? 现在看来,并没有国家会主动采取群体免疫的计划,因为代价太大,万一病毒出现变异,巨大的人群感染后并未产生真正的抗体,那将造成灾难性的损失。
即便是某个国家真的实行了群体免疫,对我国也不会造成什么影响,如果一个国家获得了群体免疫,但大多数国家都没有获得群体免疫,那么其他国家在做好自己防控的同时,也会对这个国家可能获得免疫力而携带病毒的人群进行来往限制。
牛津大学研究称英国“群体免疫”门槛或降低 牛津大学研究称英国“群体免疫”门槛或降低 发布时间:20-07-18 13:27 新华网官方帐号 英媒称,英国牛津大学的一项研究显示,英国可能已获得足以防范第二波新冠病毒的群体免疫力。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网站7月16日报道,科学家认为,群体免疫的“门槛”可能降低了,因为许多人可能在未患病的情况下就对这种病毒有了免疫力。
报道称,根据牛津大学研究小组制作的一个模型,可能只需20%的人口对这种病毒产生抵抗力就能防范新一波疫情。
研究报告说:“人们普遍认为,不管在哪种流行病学环境下,要防止新冠病毒卷土重来,群体免疫阈值(HIT)都需要高于50%。
” 报告说:“我们在此证明,如果一小部分人口天生具有免疫力或因暴露于季节性冠状病毒之下而获得交叉保护,进而无法传播新冠病毒,那么HIT可能会大大降低。
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在血清阳性率和累计死亡病例方面观察到的显著地区差异,并且表明,人们或许已获得足够的群体免疫力,可以大大减轻潜在的第二波疫情。
” 知名专家已经指出,相当数量的人口可能对新冠病毒有免疫力,因为这种病毒与包括普通感冒病毒在内的一些病毒很相似。
牛津大学的模型显示,当具有抵抗力的人与没有抵抗力的人混在一起时,群体免疫力的“门槛”就会大幅下降。
研究报告说:“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暴露于季节性冠状病毒之下可防止人出现临床症状,因此有理由认为,暴露于新冠病毒之下能让人获得较高程度的临床免疫力。
” 据报道,上月,与牛津大学的一个团队合作研发疫苗的该校医学教授约翰·贝尔爵士说,“相当数量的人”很可能获得了“本底水平”的保护。
他说:“在人们遭遇新冠病毒之前,他们很可能已具备本底水平的T细胞免疫力,而这可能与存在许多无症状感染者有关。
” 举报/反馈 作者最新文章 01-13 23:13 01-13 23:09 01-13 23:01 相关文章 © Baidu 京ICP证030173号 返回顶部 。
巴西新冠确诊逾192万例 泛美组织:不建议采取群体免疫 巴西新冠确诊逾192万例 泛美组织:不建议采取群体免疫 发布时间:20-07-15 13:42 中国新闻网官方帐号 中新网7月15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新冠疫情在巴西持续蔓延。
当地时间14日,该国新增41857例确诊病例,累计确诊1926824例;新增死亡1300例,累计死亡病例达74133例。
泛美卫生组织当天指出,目前巴西任何地区都未出现群体免疫,该组织也不建议任何国家采取群体免疫的措施。
当地时间7月13日,在巴西圣保罗,一名男子在当地一公园踩滑板锻炼。
据报道,14日,泛美卫生组织传染性疾病部主任埃斯皮纳尔在线上记者会中指出,尽管巴西新冠疫情“重灾区”亚马孙州州府玛瑙斯已有14%的民众有抗体,但并未达到群体免疫。
埃斯皮纳尔强调,泛美卫生组织不建议任何国家达到群体免疫,因为这将造成许多人死亡。
“群体免疫”是指,通过大部分人体内出现抗体从而阻断病毒传播,达到人群免疫效果。
专家普遍认为,要有70%至90%人口对病毒免疫,才能实现群体免疫。